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蝇头小楷写乌丝,字字钟王尽可师。
忽悟庖牺初画象,工夫元不在临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专注于蝇头小楷的书写,每一笔都力求接近钟繇和王羲之的风格,视其为学习的典范。然而,在深入领悟后,诗人意识到,这种技艺并非仅限于机械地模仿,而是源于对远古先民如庖牺(伏羲)创造之初简单图形的理解和感悟。真正的艺术工夫,其实超越了单纯的临摹,寓含着更深层次的创新和灵感。诗中体现了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思考,强调了创作过程中灵感和实践的结合。
不详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诗人,有《集》传世。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精诚之心上达九天,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玄豹无心守九关,日随雾雨隐南山。
莫嗟遗鞟同羊犬,犹托文章见一斑。
食有溪鱼卧有裀,受恩深重更无伦。
苦将乳鼠誇为瑞,恐负隆冬蜡祭人。
修翎快剑爪刚钩,自猎平生耻下韝。
击尽秋原鸮与獍,却从灵囿凤麟游。
兵戈故国日彫残,野蔓荒烟白骨寒。
目送飞鸿度关塞,有书无处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