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遥程无计可停轩,暮景苍苍野色繁。
破庙半将茅补屋,秋坟多插纸为幡。
似曾见影人投碛,略不闻声鸟下原。
今夕定知何处宿,瞑天漠漠对忘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遥程无计可停轩,暮景苍苍野色繁”以“无计可停”的无奈,与“暮景苍苍”的凄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氛围。颔联“破庙半将茅补屋,秋坟多插纸为幡”则通过破败的庙宇和荒凉的坟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苍凉感,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颈联“似曾见影人投碛,略不闻声鸟下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与鸟的行为赋予情感色彩,通过“似曾见影”和“略不闻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切感知。尾联“今夕定知何处宿,瞑天漠漠对忘言”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最后一句“瞑天漠漠对忘言”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一种深邃、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上车多睡魔,轮喧心更寂。
清景纷相迎,好句倏难觅。
旋得亦旋忘,云烟付生灭。
转念林泉佳,应有幽人宅。
对面或相违,而况阻朝夕。
长吟招隐篇,谁识车中客。
野店黄茅宿雨收,夕阳帽影两悠悠。
瓦盆酒熟香初透,土壁虫寒语渐休。
小草于人有同命,远山对我各惊秋。
奋飞常恨身无翼,何事林乌亦白头。
汉武登封处,千岩有勒铭。
东南天首柱,风雨岳移灵。
云接苍梧白,峰盘六蓼青。
铜钟古文字,可许叩幽扃。
半是离乡半梦乡,西风卷叶雨鸣廊。
云将只影穿关塞,月与平生到屋梁。
珍重赠言多未解,斯须携手亦何妨。
觉来枕上无乾处,仿佛空帘去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