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平总忽忠臣语,世乱仍遭弄臣侮。
至今说到忒郎当,行路犹能痛千古。
此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在太平盛世中的言论,以及同一人物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所遭受的侮辱。末尾提到“至今说到忒郎当,行路犹能痛千古”,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忠良之士仍旧引起人们深切怀念和痛惜的情感。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忠诚品质的崇敬,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平乱两种时世中忠臣命运的描绘,抒写了作者对于忠良不朽的赞美之情。
从艺术层面分析,此诗采用对仗手法,如“总忽”与“仍遭”,“至今”与“犹能痛”,增强了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同时,诗中运用历史典故,以“忒郎当”作为历史事件的象征,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是对忠诚品质的颂扬,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寄托,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和审美追求。
不详
频看召客趋金马,再见丰年出石鱼。
紫凋红落后,忽十丈,玉虬横。
望众绿帏中,蓝田璞碎,鲛室珠倾。
柔条系风无力,更不禁、连日峭寒清。
空与蝶圆香梦,枉教莺诉春情。深深。苔径悄无人。
栏槛湿香尘。叹宝髻髼松,粉铅狼藉,谁管飘零。
不愁素云易散,恨此花、开后更无春。
安得胡床月夜,玉醅满蘸瑶英。
一上十馀里,携筇始可寻。
山形三面合,林影四边深。
壁暗苔争长,阶荒草乱侵。
凭高独览处,烟霭满衣襟。
酒量春吞海,诗肩夜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