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其九)

雉入樊笼马受羁,低头犹怕欠趋时。

人心到此无真识,未必人疑先自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野鸡落入了笼子,马儿也被束缚,它们低头行事,还担心跟不上潮流。
人的内心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认识,未必别人怀疑你,你自己先开始怀疑自己。

注释

雉:野鸡。
樊笼:笼子,比喻束缚或限制。
马受羁:马被缰绳束缚。
低头:表示顺从或谨慎。
趋时:迎合时势,跟随时尚。
人心:人的内心世界。
真识:真正的认识或洞察力。
人疑:别人的怀疑。
自疑:自我怀疑。

鉴赏

这首诗以雉鸟被囚禁和马匹受束缚为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雉入樊笼马受羁"描绘了失去自由的状态,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或困境。接下来的"低头犹怕欠趋时",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仍担心不能顺应潮流,保持应变的能力。

诗人薛嵎通过这两句诗,揭示了人性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真实本性被忽视或改变。"人心到此无真识",意味着在这样的境况下,人们往往难以认清自己真正的价值和立场。最后的"未必人疑先自疑",则点出这种自我怀疑可能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和对外界评价的过度在意。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反思。薛嵎通过渔村生活的观察,揭示了人性在现实压力下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70)

薛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其八)

暝色和烟四望迷,仰眠牛背觉天低。

村翁遥指笙歌处,此地鱼沉鸟不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其三)

此身闲却有来由,白发中年已上头。

莫道无官无可弃,从今放下一齐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其一)

晴空万里散馀霞,一叶渔舟稳似家。

学道未能全寡欲,水边隙地亦栽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其十)

岁寒无物可相依,惟有梅花似故知。

名世何曾在科甲,西湖处士只吟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