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入关》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吴均所作,描绘了边疆战事紧急,英雄赴难的情景。
首句“羽檄起边庭”,以“羽檄”这一古代传递军情文书的象征,形象地展现了边疆告急的情势,战争的号角在边境响起。接着,“烽火乱如萤”,用“烽火”代表战争的信号,与“萤火虫”的微弱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事的紧迫和混乱。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点出主人公的名字——张博望,以及他夜晚急行军前往交河城的情景,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氛围。马蹄声与落日的余晖交织,剑光如同流星划破长空,既壮丽又充满悲壮感。
最后,“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能回报君王恩德的遗憾,以及面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对于国家责任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入关》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以及主人公的英勇与忠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