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九首(其四)

总不好纸笔,生男无美质。

莫怪陶渊明,但饮杯中物。

生儿愿愚鲁,东坡厌聪明。

聪明反误身,愚鲁多公卿。

知一不知二,听予山鸟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对子女教育和性格培养的看法。诗人王佐通过“禽言九首”这一系列作品,巧妙地运用鸟类的语言来表达他对人生、智慧与命运的深刻见解。在“禽言九首(其四)”中,诗人以“总不好纸笔,生男无美质”开篇,似乎在讽刺那些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艺传授的家庭,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接着,“莫怪陶渊明,但饮杯中物”,诗人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暗示陶渊明之所以选择饮酒自适,或许是因为他对于世俗的功利追求感到不满或无奈。这里,诗人或许是在暗喻,过于追求知识与技艺的完美,反而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内心的平静。

“生儿愿愚鲁,东坡厌聪明”,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子女教育的观点。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保持朴实、不聪明,因为在他看来,聪明往往伴随着更多的烦恼和错误,而朴实、愚鲁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和社会的认可。这与苏轼(东坡)对聪明人的批判相呼应,苏轼曾说过“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反误身,愚鲁多公卿”,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观点的核心——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表面的聪明,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正确的价值观。诗人认为,那些看似聪明的人往往因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而迷失自我,而那些看似愚鲁的人,却能坚守本心,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最后,“知一不知二,听予山鸟声”,诗人以山鸟的鸣叫声结束,寓意着自然界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他知道,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倾听内心的声音,顺应自然,过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教育、智慧与生活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真实。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并非完全取决于外在的成就和聪明,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收录诗词(370)

王佐(汝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禽言九首(其五)

泥滑滑,不可行。雨潇潇,日欲暝。

劝君莫行君不听,猛虎山前啸一声。

傍人见此心胆惊,而我为君双泪并。

君兮君兮,待尔七尺之躯何太轻。

形式: 古风

禽言九首(其六)

春起也,问花开未开。

花开须趁早春来,莫待梨园羯鼓催。

遇时花好徒教好,俗眼看花在春早。

形式: 古风

禽言九首(其七)

春去也,阔茫茫,不知春去在何方。

花飞红锦水流香,花落斜阳易断肠。

花时好看还须看,莫待无花空自叹。

形式: 古风

禽言九首(其八)

提壶芦,无酒沽。

海城花落春日晡,飞上酒树立斯须。

问树有酒树言无,树言主翁作欢娱。

年年只向酒树需,只今酒尽树欲枯。

有酒名,实空虚。提壶芦,无酒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