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
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
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
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国的迷人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远行者的祝愿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一句,直接点出了南国之旅的魅力,无人能抵抗其吸引。紧接着,“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强调了前往海边的道路虽长,却有更多的人选择扬帆远行,这不仅展现了南国的辽阔,更映射出人们对探索和冒险的渴望。
“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环境。潮水中隐现的“象迹”,是古人传说中的瑞兽之迹,象征着吉祥与好运。而“花洞响蛮歌”则描绘了自然界中和谐的生态,蛮歌声在花间回荡,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片刻的宁静。
最后,“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即便是在这美丽的南国,有着无数值得留恋之处,但对于朋友而言,这些景色又怎能与你相比呢?这是对朋友才华横溢的赞赏,也是对共同时光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操,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
能禁几度别,即到白头时。
晚岫无云蔽,春帆有燕随。
男儿两行泪,不欲等闲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