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行谢宜兴赵大夫惠虎皮虎腊虎睛

君不见阳羡周将军,射杀南山白额虎,千古万古声流闻。

又不见宜兴赵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杀取无复馀。

一虎昔何少,三十六虎今何多。

虎多人不患,所患政之苛。

苛政灭人门,猛虎戕人命。

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

大夫性高明,下令走风雨。

所知在田里,了不见台府。

既令民免政之虎,又与民除虎之苦,四境之民歌且舞。

或云杀虎太伤和,胡不令渠自渡河。

我闻此言笑且呵,大夫忧民忧,岂必限吾土。

不然邻国以为壑,信也白圭愈于禹。

古阳羡,今宜兴。大夫邑之主,将军邑之民。

主宾多寡事不同,千古万古同清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杀虎行》,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宰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两位人物,阳羡周将军和宜兴赵大夫,以及他们与猛虎之间的故事,来探讨政治清明与民生疾苦之间的关系。

首先,诗人提到了古代的英雄事迹,其中周将军射杀了南山上的一只白额虎,这一壮举被传颂千古。紧接着,宜兴赵大夫在南山又杀掉三十六只虎,显示出其英勇和力量。但随后诗人反问,一虎昔日何等稀少,而今三十六虎何其多。这里暗示猛虎之多,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更可能是比喻苛政带来的灾难。

接着,诗中指出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苛刻的政治,而非猛虎。苛政不仅摧毁了民众的家门,还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强调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对于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赵大夫被塑造成一个高明而又关心民众的形象,他下令驱逐猛虎,就如同风雨一般迅速且有效。诗中还提到他的政绩不仅在于台府之内,所知者皆在田间,这表明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

通过赞美赵大夫,不仅杀掉了威胁百姓的猛虎,还解除了人民心中的恐惧,使四境的人们欢歌和舞。诗人对那些认为杀虎过于残忍而不应杀尽之人的观点表示了不同意见,强调赵大夫所为是为了民众的福祉。

在最后,诗中提到了古阳羡与今宜兴,以及赵大夫作为地方官员与周将军作为武将之间的差异,但都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清芬。这不仅是在歌颂两位英雄,更是对他们所代表的正直和英勇精神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比较,强调了政治的重要性,以及为民除害、保护人民福祉的必要。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政治清明与民众安居乐业的愿景。

收录诗词(535)

刘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

折臂最小儿,骨耸颡微广。

弗说螺蛳小,可以吞大象。

那敢谓其然,且幸日稍长。

顾似陶家郎,智识殊不爽。

强令侍师席,跳踉绕函丈。

胡能辨滋味,舍鱼取熊掌。

但见蔬果列,攫取如技痒。

嘉馈得虎脔,新猎出林莽。

对之懒下箸,杀气犹可想。

呼儿食之既,睥睨尚来往。

饕餮我所羞,跌荡或称赏。

服猛岂渠能,过奖谢吾党。

深惭如敝帚,有误千金享。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次刘圣与游土山韵

巨浸邑东南,西北起培塿。

意恐七泽翻,遗此镇其后。

我来雪霜降,阳和开岁首。

平波十万顷,如镜照妍丑。

尚想雷霆击,水立蛟龙走。

微此一抔土,群生鱼鳖久。

山人岂解此,采掇竞薪槱。

飞香识早梅,柴门深处有。

攀条情正浓,催归回鹢首。

幽怀殊未惬,陶写赖诗友。

春事甫权舆,重来多载酒。

会有不速客,带索老荣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谢范黄中运管二绝(其一)

一区闻道宅新成,潇洒真堪寄此生。

胸次清冰元自莹,不妨更向玉壶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汤参议惠莲走笔以谢

莲实同房若弟昆,人情乖异不堪论。

只今昆弟成胡越,蔓草犹能庇本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