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茅山张伯雨(其二)

天际三峰翠色浮,更于何处觅瀛洲。

也知方外神仙好,不识人间儿女愁。

白犬吠人惊夜鬼,珠帘捲雨入明楼。

挂冠何日寻高隐,竹杖芒鞋绝顶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诗《次韵寄茅山张伯雨(其二)》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神秘色彩的画面。首句“天际三峰翠色浮”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峰的青翠之色,如同仙境中的瀛洲般虚无缥缈。诗人感叹道:“更于何处觅瀛洲”,表达了对超凡脱俗之地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知方外神仙好,不识人间儿女愁。”他承认神仙生活的吸引力,但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对人间世俗情感的理解和牵挂。这里流露出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

“白犬吠人惊夜鬼,珠帘捲雨入明楼”两句,通过具体场景进一步渲染氛围。白犬的吠声打破夜晚的宁静,连鬼神也为之惊动;而珠帘在风雨中卷起,暗示着明亮的楼阁内可能有人间的活动。这两句寓含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归隐的愿望:“挂冠何日寻高隐,竹杖芒鞋绝顶游。”“挂冠”象征放弃官场,诗人期待有一天能放下尘世的束缚,持简竹杖,轻装简行,去往那远离尘嚣的山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思,展现出元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过孙虎臣园

洛阳花木昔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

金谷东风只芳草,绿窗晴日自杨花。

莺儿老去空台树,燕子归来无主家。

回首繁华歌舞地,景阳宫沼夜闻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吴郎饮道院

三月江南飞柳花,松间童子脸如霞。

旋呼采石仙人酒,来醉山阴道士家。

西日下城人影散,东风吹马帽檐斜。

吴郎今夜瓜州渡,回首江头月满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病中夜坐

江树花开午夜春,绿香吹散隔帘云。

吟诗思苦家人骂,捣药声高邻舍闻。

惟有工程餐白术,亦无心事对红裙。

消愁且喜楼西畔,明月一池蛙乱喧。

形式: 七言律诗

观驾春游(其一)

箫韶风细入清虚,日暖旌旗卷复舒。

双凤晓开金羽箭,六龙春驾紫云车。

将军斜插黄金虎,丞相低垂锦带鱼。

遥想金盘珠露滑,江南渴杀病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