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凋零后的伤感情绪,以杜鹃啼声和柳丝为引子,传达出诗人深深的哀愁。"伤春最怕鹃啼后",表达了对春去的无奈与悲凉,杜鹃的啼叫仿佛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敛遥情、不绾丝丝柳",借柳丝的纷飞寓意心情的纷乱和无法挽留的春光。
接下来,诗人通过"眼为谁青,腰如人瘦",细腻地刻画出自己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眼神空洞,身姿消瘦,将内心的痛苦具象化。"织愁拚付流莺守",将愁绪寄托于流莺,希望它能替自己守候那份无望的情感。
清明临近,诗人的情绪更加低落,"清明近也销魂又",暗示着对亲人的怀念和生活的无常。"理春衫、泪叠前时酒",动作细节中透露出浓浓的哀思,每一滴眼泪都融入了往昔的记忆和杯中的酒。
最后,"落莫心期,问花知否",诗人向花儿倾诉内心的孤独和期待,然而花儿无言,只能在黄昏时刻加深他的断肠之痛。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周岸登独特的伤春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