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湘怀所作的《辊庄先生见过感赋》。诗中通过琵琶声引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听到琵琶声便吞”描绘了诗人听到音乐时内心的触动,可能暗示着某种愁苦或怀旧之情。接下来的“十年牢落那堪论”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长期的困顿与失落,十年光阴似乎难以言说其艰辛。
“龙门无处寻玄礼,马厩还来问孝孙”两句,运用典故,可能暗指诗人身处困境,四处寻求帮助或安慰,但并未找到理想的人或机会。这里的“龙门”象征仕途,“玄礼”代表高人指点,“马厩”则可能暗示贫困的生活状态。“孝孙”一词,或许暗示诗人对家庭的责任和期待。
“日望长安春树远,兰搴芳渚暮云昏”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长安(代指京城)的景象,春天的树木虽美,但距离遥远,而傍晚的兰香和昏暗的暮云更增添了孤独和迷茫。这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先生睡足余何往,只合相从共酒尊”,诗人感叹自己在先生醒后无处可去,只能与之共饮,寻求心灵的慰藉。这既是对先生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寻求解脱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琵琶声、典故和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