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许坚所作,名为《题茅山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道教文化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与批判。
"常恨清风千载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仙人遗风的怀念之情,清风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在历史长河中难以触及,只能心生怅惘。"洞天令得恣游遨"则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仙境生活,洞天是道教中的仙境,诗人希望能够得到这种境界,恣意地游历。
"松楸古色玉坛静"一句中,松和楸都是长寿的象征,而玉坛则代表着清净和神圣,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仙气的环境。"鸾鹤不来青汉高"则是说,在这样的仙境之中,即使是传说中的瑞鸟也不再光临,诗人自比于高洁的青汉(天河),表达了超然物外的志向。
"茅氏井寒丹已化"一句指的是道教中炼丹求仙的过程,茅山是道教名山,而茅氏井中的丹药已经完成了转化,暗示着修炼成果。"玄宗碑断梦仍劳"则是说,即使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玄宗)的碑文也已残破不全,但诗人对于道教文化的追求依旧在继续。
最后两句"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即认为有条通往长生不老之路的道路存在,而现实世界的纷扰和烦恼如同叹息中的二毛(极少),不足为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仙境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之境界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