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浯溪读唐中兴颂用黄文节诗韵

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

密林接叶山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

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凿藏鱼儿。

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

碑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

三千里外有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洒挥。

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

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

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游历浯溪时所作,他沿着湘江追寻,登岸后被唐宋时期的碑刻吸引。诗中描绘了深林幽静、秋虫挂丝、清澈见底的溪流、乱石间藏鱼的场景,以及峭壁上鲁国刻写的碑文和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次山”)的赞颂。诗人感慨时间流转,人才辈出,如唐代的水部郎官与宋代的太师已成过往,而浯溪之地因人杰地灵,文采斐然,引来了众多游客挥毫题诗。

诗中提到的“靖康俄与灵武随”,暗指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最后,诗人以溪边渔父的形象作结,他在欸乃的渔歌中,面对湘江烟波,似乎并未被世事纷扰所动,展现出超脱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融自然景色、历史遗迹与个人感慨于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2)

阮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号:云台
  • 籍贯:晚号怡性老
  • 生卒年:1764~1849

相关古诗词

送春日去桂林

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

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

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

祇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唐荔园

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载荔子繁。

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

咸通岭南郑节度,风流曾见诗人言。

曹松陪游老文笔,丹砂湿湿霞轩轩。

前此英词接扶荔,曲江一赋传开元。

荔香曲破妃子去,贡骑不复驰中原。

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与温。

桑田有改荔林在,隐岩得地皆唐恩。

茉莉不强牡丹胜,昌华废苑成荒村。

方今承平岭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仑。

贡献屏绝尤物贱,百蛮共仰朝廷尊。

节使公余但缓带,荔湾一任开园垣。

士民竞赴半塘社,家家画舫倾芳樽。

燕脂林外立白鹄,芙蓉塘底飞文鸳。

所惜游谈但南汉,何曾买夏唐园论。

刘家暂窃枝与叶,岂知本是仙李根。

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

喜从新构得陈迹,社诗千首题园门。

诗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与坤。

更向梦徵追老杜,试擘重碧轻红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云南督署之东园亭馆花木之胜为历任所未有心念此间宜有鹤未几日忽飞一白鹤来翌日又有一鹤盘旋空中鸣声相呼薄暮并集于园月余遂驯且能舞矣作来鹤篇

我入滇池数千里,载万卷书非得已。

不将一鹤伴琴来,多恐禽轩累行李。

宜园亭馆清如仙,周遮竹地梅花天。

间阶十丈草如席,惜少皋羽来蹁跹。

忽听园中发清唳,亭边横落车轮翅。

一鹤适从何处来,老叟灌园诧奇事。

一鹤忽来已诧奇,习日又得一鹤随。

嗟我念鹤鹤岂知,鹤来随我谁使之。

胎仙识我是清俸,肯来啄料兼催诗。

我诗昔未向鹤吟,今与尔同万里心。

羽带点苍山上雪,梦入澜沧江水深。

风和对舞百花下,露寒相警青松阴。

如此园林如此鹤,屈指廿年无此乐。

惟忆春明仙蝶来,修书未了秋花落。

形式: 古风

南云行

仰看云在天,未辨行迟速。

今日穿云跨岭行,岂知疾过奔马足。

平地风气清,吹云天上行。

今日披云动凉气,始知风在云中生。

山不见路惟见云,桃花梨花近不分。

北云压山乌欲雨,南云映日红氤氲。

下山直自云中落,云中之人轻似鹤。

翩然可是隔仙凡,怅望山头挂云脚。

我闻仙人乘云兼御风,仙家幻术安能通。

不如安坐南云下,笑指此云称老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