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
岂藉锄犁开旷荡,但除尘垢自和平。
云收月挂天长净,水止风恬浪不生。
寿域预营真得所,王家茧室可齐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表明诗人并未拥有广阔的园囿或土地,但即便是那么一点点地方,也足以施展自己的农耕之乐。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简朴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一种对自给自足、简单生活的向往。
“岂藉锄犁开旷荡”则继续描绘诗人在这小小寸地上辛勤耕作的情景,通过锄头翻土、犁地的动作,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与之和谐共处的态度。
“但除尘垢自和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生活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不为世俗尘埃所扰。这也暗示着,诗人的心灵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接下来的“云收月挂天长净,水止风恬浪不生”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云、月、天、水等元素,勾勒出一幅静谧和平的画面。这里的“长净”与“恬”字,更深化了前述的内心平静主题。
最后两句“寿域预营真得所,王家茧室可齐名”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和规划,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自信。这里的“寿域”可能指的是一个长寿安宁的领域或状态,“王家茧室”则可能是对某种理想居所的称呼,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己的选择有着坚定的认同和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向往,更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自信,构建了一幅深邃宁静的意境画卷。
不详
人间历日又天颁,造化推移岂暂閒。
春到却添诗思好,年高何惜鬓毛斑。
非干己事慵开口,不受人情免厚颜。
试问近来知我者,梅花之外只青山。
家世桃源越几年,蓦携书卷觅安全。
来寻竹所山房处,为结梅花纸帐缘。
白鹤词歌明月下,黄庭经勘晚风前。
他时九转功成后,稳驾真人莲叶船。
襟期坡上菊,禀得一天秋。
德述须银管,诗吟耸玉楼。
不关心富贵,爱隐迹林丘。
只恐符商梦,桃源莫可留。
结茅林麓久,老大鬓丝多。
浮世几棋局,生涯一钓蓑。
位卑希少室,饮醉达无何。
勘破红尘事,风恬水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