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吟五首(其一)

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

一阴一阳,柰何如此。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邵雍的《治乱吟五首》之首篇,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世间治与乱、利与害、喜与悲、美与恶之间的复杂关系。邵雍,字尧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乱多于治,害多于利。”开篇即揭示了社会现象中混乱与秩序、危害与利益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在邵雍看来,混乱似乎比治理更为普遍,危害也往往超过带来的好处,这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紧接着,“悲多于喜,恶多于美。”进一步阐述了情感层面的对比,悲伤的情绪似乎比快乐更为常见,丑陋的事物也比美好的事物更多。这种对比强调了人性中消极面的普遍性,以及美好事物相对稀缺的现状。

“一阴一阳,奈何如此。”最后两句则以阴阳哲学为视角,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思考。邵雍在这里借用阴阳理论,指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为何世间总是呈现出更多的混乱、危害、悲伤与丑陋呢?这一问句表达了对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深思,以及对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实现和谐社会的探索。

邵雍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还体现了他试图从哲学高度寻求解决之道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后世读者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等多重维度的深刻启示。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人心

弟兄尚路人,它人安可从。

人心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嶷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死已久,何人继其踪。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早谒禹庙

晓出五云扃,皎日丽初宿雾敛严祠款灵秘。

拂衽天风散,不听。

形式: 古风

春晓

曈曈初日注窗明,窗外雏莺乳燕声。

东风气味浓于酒,晓梦魔人似宿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入天竺山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