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英塔

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衮衮危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橘,侧身东望洞庭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思考。首联“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登高之巅的壮观,仿佛乘风而上,数百尺的高度让人感到飘然若仙,俯瞰之下,层层云空中的小鸟如同背影般掠过,生动地描绘了高空的辽阔与自由。

颔联“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则将视角拉回人间,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千里江山在秋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朗,而远处村落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馨,两相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平凡生活的深情赞美。

颈联“鱼龙衮衮危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转而关注自然界的生灵,通过鱼龙和鸿雁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安全的关切。鱼龙在水面上翻腾,舟楫在其中穿梭,既有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含着对自然界潜在危险的警醒;鸿雁在空中飞翔,却不得不避开人类设置的捕猎陷阱,这一对比,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

尾联“谁种山中千树橘,侧身东望洞庭波”则将思绪引向远方,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意悠长的问题:是谁在山中种植了成千上万棵橘树?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农耕文明的疑问,更是在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诗人侧身东望洞庭湖的波涛,或许是在寄托对远方的思念,或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刚父无逸游南山作

绝顶清秋凌翠烟,登临应费酒如川。

平生能着几两屐,负郭何须二顷田。

初日出云光射地,双溪入湖波接天。

升高望远我所爱,青壁有路何当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舜举春日感兴

沙头春日已喧妍,细柳新蒲色共鲜。

世事底须求分外,人生何物胜尊前。

飞花冉冉催华发,宿草青青失古阡。

回首旧欢如梦过,不知今日是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章得一同原父侄游兰泽

绿树闇闇草接天,已愁春尽更闻鹃。

落花飞絮都成恨,痛饮狂歌浑欲颠。

起舞有人如谢尚,著书无意似伶玄。

绣筵宝瑟何时会,割锦缠头不计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二首(其二)

片片飞花欲送春,萋萋碧草正愁人。

黄蜂酿蜜经营急,紫燕衔泥来去频。

才似茂陵非晚遇,美如曲逆不长贫。

久知求富都无益,但喜论诗若有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