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道中

夹岸人家共竹篱,剡皮屋子映涟漪。

蔗田高下自村落,芋圃参差成岁时。

古寺白云秋后梦,乱帆黄叶雨中诗。

转因踪迹随萍梗,赢得他乡触景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康道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深沉的哲思。

首联“夹岸人家共竹篱,剡皮屋子映涟漪”,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沿河两岸人家与竹篱相映成趣的场景,以及河边小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下的宁静之美。这里运用了“共”、“映”等动词,使得画面更加鲜活,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水面上的微风轻拂,竹篱间透出的温暖阳光。

颔联“蔗田高下自村落,芋圃参差成岁时”,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竹篱、小屋转向更广阔的乡村景观。蔗田与芋圃高低错落,各自按照季节的节奏生长,展现出农耕生活的自然韵律。这一联通过“高下”、“参差”等词语,既描绘了农田的布局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四季的更替。

颈联“古寺白云秋后梦,乱帆黄叶雨中诗”,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古寺在白云缭绕中仿佛是远离尘世的梦境,而秋后的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又如同诗人笔下的诗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静谧,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转因踪迹随萍梗,赢得他乡触景奇”,表达了诗人随着生活轨迹漂泊不定的感受,如同随波逐流的萍梗。然而,正是这种漂泊的生活,让他在异乡的风景中找到了独特的触动与感悟。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与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康道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

方于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头

渡头人散去,杨柳独依依。

目极江之永,随风送我归。

云中城郭是,天末鸿雁飞。

今夜投谁宿,渔家水四围。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呈石伍伯父

公望云蒸薄暮霞,我如寒勒早春花。

一门闲籍真狂友,十叶金张自大家。

烈士壮心前栈马,故侯活计后园瓜。

可能下遍麒麟网,尚复山巅与水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杂诗

化我尻为轮,驾以神之马。

朝登昆仑颠,夕息蓬莱下。

云浆清且甘,碧柰摘盈把。

茫茫宇宙中,孰是同游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枕上作

珠江北接曲江头,子午潮来月倒流。

两岸红棉舟一叶,梦中昨夜出番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