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兄赴韶州从事

魏帝台边拂战尘,初平山畔綵衣新。

又攀高柳隋堤暮,却寄寒梅庾岭春。

韶石閒寻张乐地,曹溪首访悟空人。

男儿平昔四方志,莫厌区区走只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魏帝昔日征战之地,初平山旁衣饰崭新。
傍晚时分攀折高柳隋堤,遥寄寒梅给岭南的友人。
在韶石闲游寻找音乐之地,首先探访领悟佛法的人。
男子平生胸怀天下志向,勿嫌旅途艰辛只骑单车前行。

注释

魏帝:指魏朝的皇帝。
战尘:战场上的灰尘,象征战争。
初平山:历史上的地名,可能与战事有关。
綵衣:华丽的衣服,暗示新的开始。
隋堤:隋朝时期的河堤,这里代指某处风景。
寒梅:寒冬中的梅花,象征坚韧和友情。
庾岭:古代的山脉,这里可能指远方的朋友。
韶石:可能指有音乐传统的石头,或优美的自然环境。
张乐地:举办音乐演奏的地方。
悟空人:悟道之人,可能指佛教高僧。
四方志:广阔的志向,指远大的理想。
区区:谦辞,表示不值一提。
走只轮:骑单车,形容旅途简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十六兄赴韶州从事》。诗中的意境丰富,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对古人遗迹的怀念。

"魏帝台边拂战尘,初平山畔綵衣新。"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通过“魏帝台”和“初平山”的点题,勾勒出一段古代战争的轮廓,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怀。

"又攀高柳隋堤暮,却寄寒梅庾岭春。" 这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通过攀援高柳和寄托寒梅,表现出诗人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韶石閒寻张乐地,曹溪首访悟空人。" 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名士张乐、悟空的人物地点的寻访,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人物的尊崇。

最后两句"男儿平昔四方志,莫厌区区走只轮。" 则流露出诗人鼓励友人的豪情壮志,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映射出宋代文人对于历史、自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大名温尚书之任

窣云楼堞古铜台,幕府池塘菡萏开。

毕万山河千里迥,亚夫钟鼓九天来。

属鞬前队射雕手,载笔初筵倚马才。

命将文昌非细事,星光昨夜动昭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大理黄丞宗旦使颍州

祥刑新佐张廷尉,出塞曾随霍冠军。

露版裁书频倚马,甘泉献赋旧凌云。

几瞻龙衮尧阶侧,暂驾星轺汝水濆。

百万提封周制复,三千奏牍汉皇闻。

依莲幕府游从近,聚米山川向背分。

回日受釐宣室对,又应前席动吾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大理黄丞宗旦通判颍州

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

南亩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

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评刑赤笔闲。

闾里欢迎旧从事,随车雨气自应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予以缙云进士周启明长书呈秘阁黄少卿黄颇叹重作诗六韵美之因次韵和酬

缙云江外郡,封略古瓯中。

早被唐虞化,已成邹鲁风。

剖符曾出守,解榻值名公。

失意嗟场藿,缄书附塞鸿。

掷金才少敌,泣玉恨还同。

后夜蓬山宿,知君必荐雄。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