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此诗描绘了一位神仙的奇特形象,双耳长至肩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诗中的“嵩岳逢汉武”一句,通过历史上的名人汉武帝与嵩山相遇的情景,增添了几分仙境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位神仙的身份产生好奇。“疑是九疑仙”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感,九疑山在中国古代常与仙人有关联,这里用以强化神仙的形象。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古人认为菖蒲(即慈姑)具有延年益寿之效,李白在此通过主角采摘菖蒲的情景,展现出对仙境生活的憧憬。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一句,则描绘了神仙说完话后突然消失于无形,这种技法常用以表现超自然力量的行迹,增强诗歌的幻想色彩。同时,也给人一种物质与精神之间交融、难以捉摸的美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最后一句,则通过对汉武帝不解神仙之意,反映出凡人对于超自然事物理解上的局限。同时,“终归茂陵田”也隐含了历史人物最终皆归于尘土的无常感。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嵩山采菖蒲者奇特形象与行为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超越凡尘境界的深刻思考。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
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
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
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
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
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
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汎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