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讼歌用白话体任内作

听、听、听,听我劝,劝尔人民莫结怨。

结怨最易是诉讼,所争无非小事件。

一状告了自必传,原被两造须到案。

你说你是他更是,一造诉来一造辨。

民事须先缴讼费,刑事亦花状纸钱。

请人写状岂白劳,邀人作證更难言。

若遇坏人来架讼,受骗受欺尤可怜。

无数金钱枉费了,骑虎之势下来难。

今日候批明日审,在店候了若干天。

一堂讯结犹幸事,倘遇健讼更缠绵。

纵然胜诉出口气,得不偿失为那端。

如果终归败了诉,折财呕气情难堪。

若知败诉由自取,从此收手尚保全。

若是不服又上诉,未必能操必胜权。

一审二审又三审,家财万贯亦花完。

到了悔时悔已晚,拖下债累问谁填?

败诉苦处说不尽,胜诉且莫笑开颜。

我虽胜了他败了,岂知从此结下冤。

同乡共里虽不远,彼此嫌怨何日捐。

不念旧恶是好汉,未必人人如此贤。

倘或怀怨思报复,后来吉凶更难卜。

此时不遇他日遇,恩怨分明断更续。

欲求无怨将奈何,莫如待人以平和。

和气致祥是非策,暗中受益是多多。

劝尔人民速觉悟,讼则终凶知道么?

胜诉败诉终结怨,何苦平地起风波。

常言家和万事兴,切勿同室来操戈。

又闻和平处世好,人纵欺我忍让过。

天下无不了之事,何必兴讼受折磨。

所有利害已点破,回头是岸诵弥陀。

诚心苦口相劝导,聊作一篇息讼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息讼歌》以白话文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诉讼的种种艰辛与痛苦,旨在劝导人们在面对纠纷时,应采取更为平和、理性的态度,避免因诉讼而带来的无尽困扰和损失。诗中通过描述诉讼过程中的各种繁琐、耗费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如金钱的浪费、时间的消耗、情绪的压抑以及可能形成的长久怨恨,强调了诉讼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诗中提到的“一状告了自必传”、“民事须先缴讼费”、“请人写状岂白劳”等细节,反映了古代诉讼程序的复杂性和高昂成本。通过“若遇坏人来架讼,受骗受欺尤可怜”这一句,诗人警示人们在诉讼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

“今日候批明日审,在店候了若干天”、“倘遇健讼更缠绵”等描述,形象地展现了诉讼过程的漫长和反复,以及其中可能遭遇的挫折和压力。诗人通过“纵然胜诉出口气,得不偿失为那端”、“若知败诉由自取,从此收手尚保全”等句子,提醒人们在诉讼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胜诉与败诉的代价。

最后,“不念旧恶是好汉,未必人人如此贤”、“倘或怀怨思报复,后来吉凶更难卜”等语句,表达了对人们化解矛盾、宽容待人的期望,以及对可能因诉讼而引发的后续冲突的担忧。诗人呼吁人们在处理纠纷时,应以和为贵,避免将小事扩大化,从而维护社会和谐与个人安宁。

总之,《息讼歌》不仅是一首劝导人们避免诉讼的警世之作,也深刻揭示了诉讼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对个体和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收录诗词(48)

陈毓瑞(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唐境十八盘岭口占一绝以纪实

十八盘岭柏岩西,叠翠层峦路欲迷。

直到山巅云隐处,我身恍似与天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寄感

弥天浩劫扰中原,万姓恩沾雨露安。

只恨我非千岁佛,可能普遍子元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游乌龙泉

洗心亭畔枕城桥,泻玉无声逸趣饶。

漫道出山泉水浊,临流载咏涤尘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游明玉山

寻幽高步碧山巅,虎啸龙吟百感添。

万籁光明银泻地,前身明月谛真诠。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