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遍第三/法曲

珠星璧月,昼景夜色相催。

正阳炎序火府,龙珠蕴照,冰海融澌。

洞天春常好,日日琪花,琼蕊芳菲。

绛景无别,惟似琉璃。平地环绕清泚。

火中生莲,会成真物,更取海底龟儿。

胜热涤暑风,全形莹若冰肌。常存道意。

铄石流金无畏。共协混元一气。入冲极。觉自己。

乾体还归。

形式:

翻译

珍珠星辰与皓月,日夜交替映照人间。
正值盛夏时节,如同火府炽热,龙珠光芒四射,冰海融化。
洞天福地春光无限,日日有奇花异卉,琼蕊芬芳四溢。
红色的景象并无特殊,只如琉璃般透明。清泉环绕在平地。
莲花生于火中,终成真实存在,再取海中神龟。
此物能驱散炎热,清凉如冰肌玉骨,常怀道家之志。
面对铄石流金的酷暑,无所畏惧。共融天地元气,直冲天际。
回归乾元本体,顿悟自我。

注释

珠星:珍珠星辰。
璧月:皎洁的月亮。
正阳炎序:盛夏炽热。
冰海融澌:冰海融化。
绛景:红色的景象。
琉璃:透明的宝石。
清泚:清澈的流水。
火中生莲:莲花在火中生长。
海底龟儿:海中的神龟。
涤暑风:驱暑之风。
莹若冰肌:晶莹如冰肌。
道意:道家的意境或理念。
铄石流金:形容极热。
混元一气:宇宙元气。
冲极:直冲天际。
乾体:指乾元,象征天或宇宙的本体。
还归: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瑰丽的景象,以"珠星璧月"起笔,暗示了昼夜交替之美。"正阳炎序火府"形象地描述了夏日炽热,然而"龙珠蕴照,冰海融澌"又展现出清凉与生机并存的奇妙对比。洞天深处,春光常驻,琪花琼蕊盛开,如仙境般芬芳。

"绛景无别,惟似琉璃"运用比喻,形容景色晶莹剔透,如同琉璃般绚丽。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莲花在火中生长,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修行,以及海底龟儿的出现,增添了神秘色彩。"胜热涤暑风"表达出此境能够消解炎热,给人清凉之感,"全形莹若冰肌"则进一步描绘其纯净如冰的特质。

整首诗寓含道家的修炼理念,强调常存道意,不畏酷暑,追求与宇宙浑然一体的境界。最后以"乾体还归"收尾,表达了回归自然本源的追求,体现出作者曹勋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法曲歌头/法曲

柱史乘车,青牛驾轭,紫云覆顶,函关令已前知。

西升稍驻,尹喜虔恭誓。求老子。亲谈道德微旨。

五千馀言,俱救末俗,度脱令咸归生理。体元机。

人间方解道术,兼明治身,与国阶梯。

更有黄庭,专分二境,内外皆举璇题。

羽客见者,倾诚恳诵合彝仪。万神潜礼。

密奉二经,炷香静默,心无竞,靡端倪。

得失扫去,意海澄流要体。内景防愆失。外景忘疲。

阆风蓬岛岂能移。念诵灵辞。指群迷。

形式:

法曲

南薰殿阁,卷窗户新翠。池沼十顷净,俯桥影横霓。

龟鱼自乐,潺潺螭口,流水照碧,芰荷绿满长堤。

柳烟水色,一派涟漪。松竹阴中,细风缓引凉吹。

琴韵响,玉德凤轸,声传瑶徽。疏襟曳履。

或行或凭几。待饮彻、玉鼎云英,怎更有炎曦。

形式:

金盏倒垂莲.牡丹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籞浩荡,天香巧随天步。群仙倚春似语。

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

形式: 词牌: 金盏倒垂莲

青玉案(其一)

东风冉冉迟芳昼。渐黄缀、疏疏柳。

为惜春来通安否。

可能相就,径须图醉,莫问伤春瘦。

陶然共酌新醅酒。咏好句、须还凤楼手。

唱了新词归来后。

琐窗香暗,语声和笑,喜入灯花秀。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