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圆山节孝祠

有友海外游,联踪历淡水。

挟予访圆山,同到公园鄙。

遥见庙巍峨,神社并角倚。

友乃咨询予,斯是何庙祀。

君为台阳人,应知其何氏。

予敬再拜陈,详明其原委。

名曰节孝祠,甲午年创始。

初建清代时,予父实董理。

予父三岁孤,祖母柏舟矢。

抚父已成人,念母真劳只。

欲报母深恩,树坊志未已。

官因百经营,无暇以及此。

又有杜与王,有母节如是。

连名请民捐,抚院奏奉旨。

褒节不敢迟,许建东门里。

糜费数千金,经营轮奂美。

帝国初领台,移筑圆山屺。

补助不日成,庙堂高峻峙。

督宪匾额题,欲人共仰止。

台地节妇多,久劳輶轩使。

待进数繁繁,今先三人耳。

友乃对曰俞,我已知之矣。

我华重节贞,累朝褒素履。

噫彼节妇人,凡妇孰如彼。

或义守共姜,或贞效太姒。

或节忍贫穷,或烈抗奸宄。

如归齐忠臣,将顺等孝子。

可为国四维,可立人五纪。

盖师松柏坚,非同芍兰否。

立志不二夫,存心到一死。

大礼能维持,尽伦有谁比。

清操垂古今,贞名动遐迩。

典型仪闺门,德行耀乡里。

光如日月华,定若江流砥。

绰楔锡天章,芳流后世齿。

瞻仰登崇阶,式敬窃自喜。

尊翁具公心,不嫌为发起。

颓俗可转移,风化关廉耻。

全台淑妇人,何患节之靡。

寄语诸贤媛,勿以高难企。

学虽新是求,德必旧是以。

有志事竟成,天亦降福祉。

试观祠中人,传应列彤史。

君宜计久遥,勿使后颓圮。

予谢弗敢当,劳君之教指。

谈论犹未终,日薄西山沚。

移驾赋归欤,言别各移屣。

相约祭日期,参拜上香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探访台湾圆山节孝祠的经历,通过对话展现了祠堂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缘由。诗中赞扬了节妇们的高尚品德,强调了节俭贞洁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风气的正面影响。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节妇们的敬仰之情,并鼓励后人继承这种美德。

诗中提到的节孝祠,是为了纪念那些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子女、坚守贞洁的妇女。祠堂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些女性的美德,也是为了教育后代,弘扬节俭贞洁的传统美德。诗中还提到了祠堂的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这些节妇的尊重和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实地探访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和对后人的勉励。它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都是至关重要的。

收录诗词(3)

王人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菊

战败西风力不添,傲躯何计息奄奄。

明年再受黄金甲,依旧头衔一品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赋得月过楼台桂子清得清字

月下楼台迥,氤氲一气清。

蟾光方转过,桂树已敷荣。

近水应先得,成林许直生。

淡香浮画槛,斜影映丹楹。

玉宇三千净,云梯十二横。

天高寒有色,露冷湿无声。

笛外人长倚,空中镜最明。

欣逢攀折候,御苑快驰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延平郡王祠古梅

骑鲸人去老梅妍,古色寒香二百年。

数点欲流亡国泪,一枝尚带故宫烟。

魂归月下心偏冷,春涌阶前品是仙。

正气独扶王气在,漫将无地为伊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蓝桥

欲从何处遇仙姬,长板桥头杵捣时。

一碗琼浆甘若蜜,两情胶漆固于丝。

良姻本是由天定,佳偶难为隔地移。

千古裴航真艳福,洞房韵事至今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