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赠束孝先

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

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

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

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

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

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即使玉石有缺口也能看出其坚韧,剑折断方显其真实刚强。
睁开眼睛看表面,人心深邃难以估量。
我对你了解不多,只知你外表光鲜。
怎能理解你的内心,如红日包容着白光。
此生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彼此都不会忘记。
纵然旅途充满忧虑,我的骨头也要托付给你保管。

注释

玉缺:比喻经历挫折或缺陷。
不挠:坚韧不屈。
剑折:象征经历困难。
真刚:真正的刚毅。
张目:睁开眼睛。
心:内心。
未易量:难以衡量。
念我:想到我。
未知子:不了解你。
外观望:只看到表面。
赤日:红日。
白光:光明。
去去:一生中。
终我身:直到我死。
两两:相互。
道路忧:旅途忧虑。
骨尚:骨头。
付子藏:交付给你保存。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子孙后代的关切与期望。开篇“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两句,用玉石和剑的坚硬来形容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观上的完美。这一比喻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

接着,“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进一步指出外表难以窥测人的真实心志,这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下几句“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则转向诗人自身,对于自己的子女缺乏了解,只能通过表象去推测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自己作为父母角色的自省,也映射出古代社会中亲情交流的复杂性。

最后,“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即便是身后的遗骨,也希望能够成为子女记忆中的一个部分。这既展现了对亲情深 厚的情感,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哲理的思考,构建了一幅关于家族、亲情和自我认知的深邃画卷。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同孙祖仁王平甫游蒋山作

山形郁盘陀,石路随直纡。

荫松坐兴长,饮泉百烦除。

忆望江上楼,采翠横晴虚。

爱之不能去,取席卧与俱。

若逢佳宾客,不暇外礼拘。

意爱交自然,笑语略可无。

常思一往游,杖履穷昏晡。

忽从贤豪招,气类喜不殊。

更以肴酒随,倾泻谈笑馀。

仰跻苍崖巅,下视白日徂。

夜半身在高,若骑箕尾居。

欢馀悲感集,论说追古初。

在昔天下衰,群奸起相屠。

相地视八极,怀险归此都。

全吴既臣魏,馀晋仍避胡。

此山古所瞻,形势高四隅。

游者昔为谁,名字不见书。

想当出尘樊,盘礴望八区。

固宜有高兴,何亦妄滞濡。

忆在初元年,虎狼出当涂。

众豪泣相盟,万甲聚一呼。

楼船下三江,千里悬旌旟。

忠谋屈巨猾,弱力张远图。

乞灵诉明神,至此尝踟蹰。

想当得请初,胜势先群诛。

虽时幸成功,偪仄已可吁。

岂无当时人,缩伏岩下庐。

约身甘贱贫,卑势无忧虞。

坐视扰扰中,同为祸福驱。

我当明时来,木石聊自娱。

遗祠今莫问,故邑已成墟。

归谢山下民,相期在犁锄。

形式: 古风

同顾保之游灵隐

闭门不知春色到,出城始见江梅开。

行探幽泉至高绝,共坐巨石聊徘徊。

时逢天风吹客过,还有野鸟惊人来。

林间躬惜所未历,归马空载斜阳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吕氏假山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形式: 古风

多阴

寒云惨四垂,万景浩成悲。

白日不可见,青天自取欺。

晚烟先夜色,宿雨借寒威。

泥潦莫相涴,西风会有时。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