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寺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寄情山水生活的向往。开篇“遥遥东郭寺,数里占原田”两句,勾勒出一座位于东郊之外的寺院,它与世俗的田地相邻,但又保持着一定距离,这种描写既展现了寺庙的位置,也隐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远岫碧光合,长淮清派连”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远岫”指的是远处的山峦,而“碧光”则形容山林中透出的绿色光辉,这些词语共同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明净的氛围。同时,“长淮清派连”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长淮即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这里的“清派”形容水质之清澈,与前文中的“碧光”相呼应,使人感受到一片无边的自然美。
诗中后两句“院藏归鸟树,钟到落帆船”,则具体描绘了寺院内部和周围环境。寺院内有树木成荫,是鸟儿栖息之地;而外部则是船只随着钟声缓缓驶来,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一份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最后,“唯羡空门叟,栖心尽百年”表达了诗人对寺中长者那样的生活状态的羡慕。这里的“空门叟”指的是寺院中的老僧,他们一生栖息于此,不为世俗所扰,这种超脱尘嚣、专注修行的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到敬仰,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将心灵寄托于自然之中,安然度过百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院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僧侣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超然和永恒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