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九日同罗服卿及社中诸兄弟登高二圣寺(其一)

昔去逢秋至,今来送九归。

菊残将入枕,绵老渐装衣。

定起书黄叶,杯阑语翠微。

禅翁兼醉侣,一种不相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秋天到冬天的季节变换,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昔去逢秋至,今来送九归”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秋天离开的情景,现在则是在九月的末尾迎接冬天的到来。通过“逢秋至”与“送九归”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菊残将入枕,绵老渐装衣”,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化对自然界的直接影响。菊花凋零,预示着冬天的来临;绵絮变老,暗示着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生活的变化和准备。

“定起书黄叶,杯阑语翠微”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活动。他坐在黄叶飘落的树下,拿起笔书写,似乎在记录着这季节的变迁或是内心的思绪。而“杯阑语翠微”则可能是指在饮酒谈笑间,与翠绿的山色相伴,享受着与朋友相聚的时光,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与愉悦。

最后,“禅翁兼醉侣,一种不相违”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和酒友共度时光,虽身份不同,但都能在这一刻找到心灵的共鸣,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超越世俗界限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感知,以及在自然与人文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探索。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九月二十九日同罗服卿及社中诸兄弟登高二圣寺(其二)

竹里将云去,窗间看鸟归。

酒香沾净具,花气著僧衣。

老圃推先达,星坛礼少微。

尘劳君莫问,问著与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服卿访余柳浪不遇俟我沙头既归服卿再至遂用韵赠之

千里劳君至,三秋俟我归。

柳残多叶字,莲解一池衣。

逸格临杯见,新思入路微。

云山心总在,未与宿根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唐尧胤自贵竹过访用君御韵奉赠

夷马向东驰,青袍敝许时。

袖中三尺雪,梦里一竿丝。

泥酒呼鹦鹉,披诗想荔枝。

武夷若再至,为我道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唐尧胤以诗见投用韵奉答

滚滚飞尘路,蹄轮相伴居。

浊杯浇瘴月,颠草杂蛮书。

吊古悲无忌,忧时托子虚。

蕉衫凉似水,骑马欲焉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