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镜

卖明镜,怕明镜。

从来面瘦两高颧,况复星星添鬓影。

世间万事只宜晦,明镜何须炯相对。

镜明卖却昏不磨,从教双鬓雪婆娑。

形式: 古风

翻译

售卖明亮的镜子,却又害怕这镜子。
一直以来,我面容消瘦,颧骨高耸,现在皱纹又增添了鬓角的白发。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适宜于隐藏,明亮的镜子何必如此清晰地映照。
既然明亮的镜子只会映出衰老,不如卖掉它,任由两鬓如雪般斑驳。

注释

卖:出售。
明镜:明亮的镜子。
怕:畏惧。
面瘦:面容消瘦。
两高颧:颧骨高耸。
况复:何况。
星星:形容皱纹密集。
鬓影:鬓角的影子。
世间万事:世间的一切事情。
晦:隐藏,不明显。
不磨:无需打磨。
双鬓:两鬓。
雪婆娑:如雪般斑驳。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赵孟坚的《卖镜》是一首寓言诗,通过镜子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人生哲学。首句“卖明镜,怕明镜”以奇特的方式开篇,暗示了诗人对洞察世事的忧虑,镜子虽能照见真相,但有时却让人看清自己的衰老与不足。

接下来的诗句“从来面瘦两高颧,况复星星添鬓影”,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形象,暗示岁月无情,增添了皱纹和白发,使他更加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世间万事只宜晦,明镜何须炯相对”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出诗人认为世间纷扰,不如保持糊涂,不必过于清晰地看到一切,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痛苦和困扰。

最后两句“镜明卖却昏不磨,从教双鬓雪婆娑”,诗人决定卖掉明亮的镜子,宁愿保留模糊不清的状态,任由白发斑驳,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镜喻人,寓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看破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115)

赵孟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帑院叔

久居朝迹迟迁次,虽在琴斋颇寂寥。

交少自应无援拔,地寒安得有肥饶。

桃花落处春风紧,梅蕊开时腊雪销。

毕竟徐行能远到,樽前赢得且逍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咏史赠王侍御

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

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

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

于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

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

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

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

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

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

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

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

孰谓雄猜主,天听亦为还。

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

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抟。

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

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

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

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

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

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

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

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

复有事诞衒,奋臂张虚拳。

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

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

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

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

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

昔者汉更生,危言扶彼颠。

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

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

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

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

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

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

于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

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

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形式: 古风

夜饮归戏作

夜雪合三更,昆崙兵密渡。

常时喜慨谈,此夕若亲睹。

杯行数已长,谈辩气掀举。

微酣上篮舆,迢迢向归路。

出门林尽白,飞雪正零舞。

苦寒嗟仆夫,鳖跛良窘步。

北风恶打头,灭烛失四顾。

平生功名心,每作艰危虑。

小试应危机,却舆自行去。

脚力幸未衰,乘之酒力怒。

踏雪如踏云,了不见辛苦。

尚奚畏泥涂,宁恤双靴污。

仆失莫余追,瞥若肘生羽。

鶱腾甫登桥,健翎已逾兔。

还归坐中堂,长啸默不语。

丝鬓且勿生,未谓余不武。

夜雪向桑乾,立勋期晚暮。

凛凛金石心,捐躯事明主。

形式: 古风

夜泊法忍寺

秋泊禅扉夜,清吟入兴频。

风生水鳞甲,云放月精神。

禅有机锋秘,诗无句法新。

旧题寻不见,吹遍壁间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