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次韵孝标弟岁暮杂感》由清代诗人钱兴祖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个人境遇的感慨。
首联“四海无家倍可怜,家徒壁立操弥坚”,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决心。四海无家,意味着漂泊无依,倍感凄凉;而家徒壁立,则是物质匮乏的象征,但操弥坚则表明了精神的坚韧不拔。
颔联“马医未业终无术,虎吏难逃莫问田”,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马医未业,暗示了技艺的缺失或无法施展,而虎吏难逃,比喻官场的黑暗与不公,即使身处困境也难以逃脱。莫问田,或许暗含了对世事无常、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学稼故应先学圃,安贫自得渐安禅”,转而探讨个人修养与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学稼先学圃,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先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安贫自得,强调的是在贫困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渐安禅,则是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尾联“嗣宗恸哭刘伶醉,壮志销沉不诅天”,以历史人物嵇康(嗣宗)和刘伶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切感怀。嵇康在《广陵散》中悲叹命运不公,刘伶则以酒醉逃避现实。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壮志难酬,但也不愿诅咒命运,而是选择内心的强大与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品格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