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依旧高斋月,沈吟久不归。
幽居惜光景,病眼爱芳菲。
穿树流星旷,当风去鸟稀。
遥知故山树,手植渐成围。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深夜月光下独坐高斋的情景,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首句“依旧高斋月”点明地点与时间,月光洒在高雅的书斋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沈吟久不归”,则透露出诗人长时间沉浸于思考或回忆之中,不愿离去的状态。
“幽居惜光景,病眼爱芳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即使身患疾病,也依然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美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乐观。接着,“穿树流星旷,当风去鸟稀”描绘了一幅夜晚空旷的景象,树木间穿行的流星与微风中稀少的飞鸟,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最后,“遥知故山树,手植渐成围”则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想象中的故乡山林,是他亲手栽种的树木逐渐长成的绿色包围,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清江月出管弦愁,刺史华筵最上头。
一串歌珠圜可拾,几堆香雾漫难收。
天涯我辈同欢笑,明日浮云有去留。
谁向此时弹别曲,一声河满泪先流。
今朝风日好,可以赋新诗。
候早秋先觉,凉多夜渐迟。
开帏纳萧爽,随意检琴卮。
长想北山下,看云倚杖藜。
湿翠千岚拍座浮,座中楚舞杂吴讴。
非无山鸟惊歌板,不用花枝当酒筹。
晓色远沈牛渚月,江声冷送秣陵秋。
休悲饮罢无归处,身世犹馀一叶舟。
倦客思秋秋皆悲,薄罗几日卷凉飔。
鱼龙故国西风夜,瓜果深闺落月时。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伤心客似萋萋草,霜露将来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