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七日翰林诸寮于敝寓山池为瀛洲之会阄韵得七言近体二章(其一)

人日邀宾共草堂,壑云岩石动辉光。

因攀梅蕊生诗兴,更藉椒花献寿觞。

天近凤池通雨露,气催莺谷转春阳。

高才尽是云霄望,薄劣惭随鹓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严嵩在人日邀请宾客共聚草堂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

首句“人日邀宾共草堂”,点明了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是古人庆祝新年的日子,宾客们聚集在草堂中,营造出温馨而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景。

“壑云岩石动辉光”一句,运用了动态的描绘手法,将云雾缭绕的山谷、岩石在阳光下闪烁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同时也暗示了聚会环境的清新与雅致。

“因攀梅蕊生诗兴,更藉椒花献寿觞”则进一步深化了聚会的氛围。梅花象征着高洁与清雅,椒花则寓意着长寿与吉祥,这两者作为聚会中的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寄托了对嘉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天近凤池通雨露,气催莺谷转春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聚会所在的环境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聚会环境的赞誉,同时也暗含了对宾客才华与地位的肯定。

“高才尽是云霄望,薄劣惭随鹓鹭行”则是对聚会中宾客身份与才能的高度评价。将宾客比作云霄中的飞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谦逊与自省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聚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宾客身份与才华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高远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友情、才学的珍视与崇尚。

收录诗词(1105)

严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七日翰林诸寮于敝寓山池为瀛洲之会阄韵得七言近体二章(其二)

客邸长安水竹居,能堪八座拥朝裾。

幔亭正启神仙宴,花径初停长者车。

幽洞驻云迷紫翠,碧池消雪漾清虚。

莫嫌菲薄无供给,留取新题石上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元夜集宗伯甘泉公宅得五言体(其一)

瑞雪南宫夜,华灯共此筵。

缝葩燃夕艳,琼絮舞春妍。

应节辛盘出,留欢柏酒传。

坐中皆郢曲,歌咏答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元夜集宗伯甘泉公宅得五言体(其二)

帝城春信早,春园趣不稀。

池烟凝竹色,庭雪助灯辉。

气煖浮兰醴,花寒落毳衣。

清言欢未极,玉漏转微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灵谷寺(其一)

莲宫青嶂合,松门石径通。

窈然深谷里,疑与秦人逢。

涧底藏馀雪,窗中列秀峰。

寂寞支公宅,惟闻朝暮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