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三)

鹤岭僧来细话君,依前高尚迹难群。

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丹访葛洪无旧灶,诗寻灵观有遗文。

莫将离别为相隔,心似虚空几处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仙鹤岭上的僧人来细说你的事,依旧超凡脱俗,行为难得与人群相匹。
自己舍弃了南岳的三生石,长久地依傍在西山的几片云旁。
寻求丹药探访葛洪但已不见旧日炼丹灶,寻找诗句却能在灵观遗留的文章中找见。
不要把离别当作彼此的阻隔,心灵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分处所限。

注释

鹤岭:指修行者或隐士居住的山岭,象征高洁之地。
僧来:僧人到来,可能指传递信息的人。
细话:详细述说。
君:指代被谈论的人,此处可能是一位隐士或高士。
依前:依旧,和以前一样。
高尚:德行高洁,超脱世俗。
迹难群:行为难以与普通人相提并论,特立独行。
自抛:自己舍弃。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这里泛指名山,也可能特指湖南的衡山。
三生石:象征前世、今生、来世的石头,常用于表达缘分和誓言。
长傍:长久地依附或伴随。
西山:泛指西方的山,不一定特指某一座山,象征隐逸之地。
丹访:探访炼丹之处。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此处代表求仙问道。
无旧灶:找不到昔日的炼丹炉灶,暗示时间久远或事物变迁。
诗寻:通过诗歌寻找。
灵观:可能指道观或高人,此处代表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地。
遗文:遗留下的文章或诗词。
莫将:不要。
离别:分开,告别。
为相隔:当作相互隔离的原因。
心似虚空:心灵空明,没有界限。
几处分:没有几个分处,即没有分离的地方,表示心心相印,没有距离。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山水之美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鹤岭僧来细话君”,开篇即以一位来自鹤岭(可能是某座山名)的僧人为引,通过他们之间的细谈,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交往。"依前高尚迹难群"表明诗人对于那种高洁、不羁的生活状态有着向往,但同时也感到难以达到或加入。

接下来的“自抛南岳三生石”和“长傍西山数片云”,则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南岳的仙石与西山的流动之云,来象征诗人追求永恒不变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丹访葛洪无旧灶"中,提及了丹道鼻祖葛洪,这里“无旧灶”可能暗示着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纯净修行的生活方式。紧接着,“诗寻灵观有遗文”,则是通过对古代灵观(可能指某座道观)的探访,寻找那些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或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最后两句“莫将离别为相隔,心似虚空几处分”,则是在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无论是物理上的离别还是精神上的分隔,都不能影响内心的宁静和完整。"心似虚空几处分"更是表达了一种禅宗中“身在庐中心在林”的境界,仿佛心灵可以随意穿梭于宇宙之中,不受任何束缚。

总体来看,这段诗文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联结,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禅悦生活状态的深刻向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览延栖上人卷

今体雕镂妙,古风研考精。

何人忘律韵,为子辨诗声。

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

荆门见编集,愧我老无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览清尚卷

李洞僻相似,得诗先示师。

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

格已搜清竭,名还着紫卑。

从容味高作,翻为古人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贺孙支使郎中迁居

别认公侯礼上才,筑金何啻旧燕台。

地连东阁横头买,门对西园正面开。

不隔红尘趋棨戟,只拖珠履赴尊罍。

应逢明月清霜夜,闲领笙歌宴此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

乐天歌咏有遗编,留在东林伴白莲。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

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