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台四景(其二)中宵皓月

赫曦日夕真奇绝,最好中秋看明月。

竦身飞上第一峰,不觉清寒近天阙。

初离海角犹朦胧,行到天心转光洁。

今宵端正照山河,长笛一声愁欲裂。

形式: 古风

翻译

夕阳西下真是奇妙无比,中秋时分观赏明亮的月亮最为适宜。
我挺身跃上最高的山峰,不觉间已感受到接近天空的清冷。
刚离开海边还带着朦胧的雾气,行进到山顶时变得越来越明亮。
今夜的月光照亮了山河大地,悠扬的笛声却让人心生愁绪,仿佛要被撕裂一般。

注释

赫曦:形容阳光灿烂。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
天阙:指皇宫或天空的最高处。
海角:海的尽头,偏远之地。
天心:指山顶中央。
端正:形容月光明亮、清晰。
愁欲裂:形容极度悲伤,仿佛心都要碎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赫曦台上观赏中秋明月的奇妙景象。诗人首先赞叹日落月升时分的辉煌,认为中秋之夜的明月最为瑰丽。他跃上第一峰,感受到接近天空的清寒,仿佛置身仙境。月亮从海角升起时还带着朦胧的美,但随着行进,月光愈发皎洁,照亮了整个夜空。最后,明亮的月光照耀山河,而一曲悠扬的笛声却似乎因这美景而引发无尽的愁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慨。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赫曦台四景(其四)鸡鸣出日

赫曦清昼真奇绝,远望海门观出日。

金戈铁骑走千峰,闪闪万旗张天赤。

神龙飞上使人惊,烁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难,认取真情凝太极。

形式: 古风

赫曦台四景(其一)薄暮明霞

赫曦薄暮真奇绝,初到残阳复西没。

仙霞山外何处山,五彩云霞互明灭。

须臾群阴解剥尽,雨脚如麻渐开豁。

冥冥勃勃不可留,空有残霞半天赤。

形式: 古风

题山云海月楼

壶山一片云,沧海一轮月。

仁人典刑静,志士胸次阔。

我来登斯楼,抚景亦奇绝。

一天任舒卷,万古看出没。

吟情俯八极,酒兴小溟渤。

云来地脉动,云去悄无迹。

月出天光生,月落万山黑。

归来一梦觉,东窗又明发。

形式: 古风

题东坡诗集后

东坡真天人,再拜当敛衽。

千古岷峨英,浩气发耿耿。

用世固磊落,作诗更雄骋。

熙宁化宜更,当国惜已甚。

胡为叫怒呶,使我毛发懔。

九天忠臣心,欲发不暇忍。

雪堂何从容,人事得尽屏。

江山拓胸次,风月动佳兴。

我观此时诗,下语已清永。

晚吃惠州饭,晨夕对蔬笋。

和陶数十篇,习气脱略尽。

岷江几百阻,到海渺万顷。

公诗盖三变,每变辄近正。

少年纵横习,岂意造此境。

偶于玄寂中,佳处得深省。

学道便为真,此语吾敢信。

文固气所充,要在以理胜。

洋洋大雅音,千载叹寥泯。

言诗抑小技,所入宜重慎。

我诗难示人,特此聊自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