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周巽的《姑苏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姑苏台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开篇“吴山高,吴水长”便将读者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江南之地,山高水长,自然景观的雄伟与辽阔,为整首诗奠定了壮美的基调。
“乌啼霜枫落,鹿游烟草荒”两句,通过乌鸦的啼叫和霜枫的凋零,以及鹿在荒草中游荡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样的景象,既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对姑苏台昔日繁华不再的一种隐喻。
“百花洲在春无主,曾见蛾眉花下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百花洲在春天里失去了主人,曾经在这里翩翩起舞的女子,如今已不知所踪。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更蕴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祗怜西子捧心颦,那觉越王尝胆苦”通过对比西施的美貌与越王勾践的艰难历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西施的美丽与越王的苦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不同命运的深刻洞察。
最后,“山围水绕阖闾城,故国台倾空有名。子胥伏剑夫差死,悲风哀动寒潮声”四句,将目光转向了姑苏台所在的阖闾城,以及城中的姑苏台。山川环绕,却难掩台倾城衰的现实。伍子胥的悲剧性死亡,与夫差的灭亡,成为了历史的注脚,悲风与寒潮之声,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历史的哀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历史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