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子华通判长沙

骚人故悲秋,九辨播三楚。

宋公旧题壁,文采照潭府。

千载得君侯,遥遥接华绪。

还当初秋天,又进湖湘橹。

当家多胜事,此役可兼取。

江山日日新,似若相劳苦。

木脱献群峰,云生失前浦。

况持别乘权,光华动徒旅。

元戎下分庭,百吏群趋庑。

后车载仁风,习习被南土。

预知潢池盗,无复惊桴鼓。

政当劝卖剑,不必禁挟弩。

岭头镜面平,论赏骈圭组。

临分一杯酒,不为离愁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吕祖谦所作,名为《送宋子华通判长沙》。诗中的意境浓郁,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点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骚人故悲秋”直接指出了诗人的哀伤之情,其原因正是因秋天而起。接着“九辨播三楚”则描绘了一种历史文化的氛围,九辩即古代楚国的边塞,而三楚则可能象征着楚地的广阔和深远,这两句交织在一起,便是诗人对于过往时光与故土之情的缅怀。

“宋公旧题壁,文采照潭府”一段,通过对宋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名士)留下的题词和文采的描写,展示了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光辉。这里的“潭府”或许暗示了一种深远悠长的文化底蕴。

中间部分“千载得君侯,遥遥接华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未来荣耀的期待和祝福,而“还当初秋天,又进湖湘橹”则又回到了秋天这个季节,但这次却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当家多胜事,此役可兼取”可能是在肯定宋子华通判长沙的能力和未来的成就,而“江山日日新,似若相劳苦”则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感慨。紧接着,“木脱献群峰,云生失前浦”则是通过景物之变来反映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的诗句。

“况持别乘权,光华动徒旅”可能是在描绘宋子华通判长沙在人生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卓越与光彩。而“元戎下分庭,百吏群趋庑”则是对其未来仕途的预期和期待。

“后车载仁风,习习被南土”此句中,“后车载仁风”可能象征着宋子华通判长沙将带来正义与温暖,而“习习被南土”则表达了一种对土地、人民的深切关怀。

“预知潢池盗,无复惊桴鼓”此句暗示了诗人对于宋子华通判长沙能够预见未来之事,且无需再为小事所扰。而“政当劝卖剑,不必禁挟弩”则是在表达一种对其治理才能的肯定和信任。

“岭头镜面平,论赏骈圭组”可能是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宋子华通判长沙的品德和才干。而“临分一杯酒,不为离愁举”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淡定心态,虽然内心有别离之情,但不愿以此打扰对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6)

吕祖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胡子远著作知汉州分韵得行字

定交不在蚤,意合盖已倾。

胡侯西南来,两载同书檠。

与人徐有味,于世初无营。

虚舟澹容与,未易宠辱惊。

鱼龙同一波,中有千丈清。

道气自深稳,名言常简明。

南宫接东观,天衢势方亨。

梦回得远信,窥檐渚鸿鸣。

开书见连环,归兴浩已盈。

子政方校录,令伯俄陈情。

都门日毂击,杂袭炎凉并。

谁知此麾盖,独为思亲行。

夹道皆叹息,始识真重轻。

古来聚散地,雪野天峥嵘。

别袖不可挽,宿昔洲渚生。

君臣有大义,忠孝相持衡。

勉哉楙明德,清庙须栋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喻叔奇通判会稽

鸣驺前日饯出使,椎鼓今日送作州。

会稽别驾官尚薄,道傍羡者何其稠。

版舆有亲馀九十,东南之美供甘柔。

先春铸牙入午啜,破腊箭茁充晨羞。

况复诗坛执牛耳,所至风月相献酬。

千岩万壑遍题品,会有采者人名遒。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章冠之

章侯平生一诗囊,酬风酢月遍四方。

浩歌姑熟酒淋浪,醉呼太白同举觞。

遂登浮玉临渺茫,江涛挟笔益怒张。

沙头倚樯乐未央,兴阑忽上秋浦航。

门前槐花日夜黄,闭门琢诗声绕梁。

白袍纷纷渠自忙,飘然邂逅非所望。

自言久厌世锁缰,合眼已梦庐山苍。

君才甚硕气方刚,身虽欲隐文则彰。

江湖故人半朝行,左推右挽摩天翔。

而我戢翼甘摧藏,不能与俗相迎将,径当行前扫山房。

俟君功成还故乡,却驾柴车迎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晚望

独立荒亭数过帆,横林疏处见沧湾。

故知不入豪华眼,送与凫鸥自在看。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