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业风宦海足波澜,常忆西湖南北山。
熟处肯忘生处乐,别时虽易见时难。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檄归田我未閒。
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开篇“业风宦海足波澜”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沉浮历练,经历了许多波折。“常忆西湖南北山”则显示了诗人心中对于美好自然景观的怀念,特别是浙江西湖一带的山水。
“熟处肯忘生处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于一处后,对那里的习以为常,并且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接着,“别时虽易见时难”则透露出即使分别的时候看似容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再次相聚的机会却是渺茫的。
“奉亲还舍君先得,投梗归田我未閒”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愿望在当时的情况下尚未实现,因此有了一种无奈和不易忘怀的情感。
最后,“漫说桃源人迹绝,故园松菊半荒残”两句则是通过对古代桃花源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对于家乡的松树和菊花,即使时间流逝、环境改变,也仍然留有一丝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故土深情的一种抒发,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差距的无奈感慨。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雁鸣鹤亦鸣,不待鸡戒旦。
平生善利心,一鸣思过半。
月转参旗横,梅花梦方熟。
罗浮山忽来,毋乃地脉缩。
杭城打六更,市楼已攒点。
流年莫催人,老色将冉冉。
宰相当此时,已入待漏院。
我辈独何人,拥被犹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