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师儒上舍稽古堂

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馀言解三字。

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

悬知书者古之馀,稷契皋夔读何书。

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

形式: 古风

翻译

现代人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他们的志向在超越三都的上游。
他们收藏的书籍能阐明经学和历史,没有区分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代。
他们的心胸开阔,笑对前人的拘泥,用一万多个字来解析深奥的三个字。
他们提炼出我从未听说过的精华,而糟粕则任由他人品味无味。
可以预见,他们是古代知识的遗留,像稷、契、皋陶、夔这样的贤人会读什么样的书。
他们仍期待立足于群贤之上,同时也会回首万物的初始状态。

注释

不足:不够,不足以。
三都:古代洛阳、长安、成都的合称,代表中原文明。
经子史: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和历史著作。
秦那别夏商周:指超越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心融口笑:心境开阔,笑对事物。
粹精:精华,精髓。
糟粕:废弃无用或低劣的部分。
书者:读书人。
稷契皋夔:古代贤人,如稷(农业始祖)、契(商朝祖先)、皋陶(司法官)、夔(音乐家)。
万物初:宇宙万物的起源或初始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题李师儒上舍稽古堂》。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李师儒上舍在学术研究上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李师儒有着超越当世的学识和见解,他的学问广博,不仅通晓经子史,而且能洞察历史的演变,区分秦、夏、商、周等不同朝代的特质。诗人称赞李师儒的见解清晰,即使是深奥的学问也能用简单的语言阐明,显示出其学问的精粹。他还提到,李师儒如同古代贤人一般,阅读的书籍必定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最后,诗人期待李师儒能在学术领域站稳脚跟,同时呼吁他不忘事物的本源,始终保持对万物初始状态的思考。整首诗赞扬了李师儒的学识渊博和独特见解,体现了对学术研究的敬仰和期待。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李克明依绿园

主人不制眼之欲,买断江天犹未足。

更开两岸小乾坤,而种十洲灵草木。

江中照出花木真,诗中传出花木神。

片言只字略点化,四时六气长含春。

梦草未终俄梦蝶,栩栩羲皇上头客。

未觉身居安乐窝,那知园是华胥国。

形式: 古风

题陈宗元立斋

人言礼起于太一,吾言礼止于皇极。

强名皇极体何如,卓然万象中间立。

流年鼎鼎三十馀,古人有立君可无。

克己未追颜所复,过庭犹学鲤之趋。

五礼同归一中尔,何当中立而不倚。

膰肉无来孔子行,皮冠不设虞人止。

区区行止未足轻,扩充更可轻死生。

黄垆在前始易箦,白刃垂下犹结缨。

一有所立百无抗,砥柱中当拍天浪。

千古不磨立斋名,泰山北斗在头上。

形式: 古风

题陈晋卿颐斋

鲲鹏振翼初九万,楩楠归根终数寸。

稚须有发老有收,养之各要适其分。

三儿读书翁卧听,生涯固有何所营。

功名羞从奇道取,文学厌与今人争。

谁揭此斋函二意,翁养其恬儿养锐。

今虽异养后同功,一本庄椿三郤桂。

形式: 古风

题宜黄邹圣言宜雨亭

佳人一代倾城色,和气醺酣更涂泽。

胭脂凝汁觉差浓,颐颊盎光疑太赤。

水沉浴罢馀精神,荡去人伪还天真。

东风吹开巫峡雨,西子化作阳台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