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禅师大阳的孙居枯木堂新植楚竹余爱其家风为赋之

门外追奔没马尘,堂中安顿自由身。

脩筠有泪知谁恨,枯木开花为我春。

隔岸云山犹可借,满怀风月未全贫。

小诗勿笑清如画,聊为高人戏写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首联“门外追奔没马尘,堂中安顿自由身”以对比手法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门外是世俗的追逐与忙碌,充满喧嚣与纷扰;而堂中则是诗人自我安顿的静谧之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脩筠有泪知谁恨,枯木开花为我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修长的竹子以情感,仿佛竹子在哭泣,表达了一种哀愁或遗憾的情绪;同时,枯木在春天里绽放花朵,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重生,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

颈联“隔岸云山犹可借,满怀风月未全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中,诗人依然能够从周围的自然景观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他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高雅情怀。

尾联“小诗勿笑清如画,聊为高人戏写真”则表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即通过简短的诗歌来描绘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供志同道合之人欣赏与共鸣。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特质。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题德明都护熏堂

占丛浓碧绕虚堂,堂上仙郎戏比芳。

香并蕙兰终漏泄,色同草木浪遮藏。

过墙山泼轩窗翠,吹鬓风生燕寝凉。

敏豆才高家法在,要看落笔拥红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季长冰壶轩

闲轩清似冰壶水,轩上人如元紫芝。

坐觉秋光漱毛发,客来春色满谈词。

宝书读罢依蒲久,玉麈经行曳履迟。

卷挂一声林叶动,黄昏月出雪消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明应仲出季长近诗二首次韵寄之(其一)

露叶朝阳沃枣桑,暑风吹鬓荡莲香。

已欣点水蜻蜓款,更觉营巢燕子忙。

翠浪舞翻争涨垄,黄云割尽想登场。

小楼楯瓦谁庭院,弱柳多情故掩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应仲出季长近诗二首次韵寄之(其二)

偶寻邻叟问桑麻,踏尽山矾糁径花。

传得新辞春烂熳,更惊行草醉攲斜。

遥知小县少公事,想见高情照物华。

尚念无家甘露灭,一蓑烟雨似玄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