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九日集饮味云寓斋

五度过重九。海曲风光,断送成衰朽。登高无培塿。

小楼外、危绿萧疏槐柳。

不日奈层阴,及未雨、来中君酒。

却牵情,名园咫尺,梦痕非旧。

那堪阵阵哀鸿,流转关山,雪早衣谁授。

艰难开笑口。风鹤里、差算黄花无负。

世事迫偷生,念有弟、先庐犹守。

对萸囊、支筇北望,为兄搔首。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题为《龙山会·九日集饮味云寓斋》。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所见的景象和个人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战乱中生活的艰辛的忧虑。

首句“五度过重九”点明了诗人已经历过五个重阳节,暗示岁月匆匆。接着,“海曲风光,断送成衰朽”描绘了海边景色的凄凉,暗示诗人自身境况的衰落。登高时,诗人感叹“无培塿”,意指没有高大的山丘可供登览,只有小楼外稀疏的槐柳,显得孤独而萧瑟。

“不日奈层阴,及未雨、来中君酒”表达了诗人对阴霾天气的无奈,以及借酒消愁的心情。他怀念昔日的美好时光,但现实中的“阵阵地哀鸿”和战乱带来的寒冷,让人倍感凄凉。“雪早衣谁授”更是揭示了战乱中生活的困苦。

诗人勉励自己在艰难中保持乐观,“风鹤里、差算黄花无负”,即使在动荡不安中,也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尤其是对菊花的欣赏,寓意坚韧不屈。然而,“世事迫偷生”,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考虑兄弟的安危,想起家中弟弟还在坚守祖业,“对萸囊、支筇北望”,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愁,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寒鸡

此何声凄绝五更初,三号彻霜天。

忆传筹绛帻,重閤乍启,束带呜先。

换得千村万落,呼应海潮间。

谁复蹴人起,气尽中原。

此际欢场耳热,正灯明酒酽,如沸吹弹。

任门前风雪,啼断夜漫漫。

更哀鸿、相应旷野,盼阳乌、不出怎回暄。

最难忘,宣南残柝,戒旦当年。

形式:

庆春宫.豹房铜牌

云黯康陵,芜深南内,片铜剩臭犹剧。

蹋鞠朋游,争棋不逊,若曹同此门籍。

尾随毡幄,更何羡、穿宫五百。

漫劳讥察,义子连翩,况兼豪贼。

一从夜度居庸,关钥难遮,印符亲敕。

家里忘归,覆舟渔后,歌哭都成陈迹。

一朝遗念,只天府、图藏警跸。

留名真个,威武馀风,就中呼出。

形式:

瑶华.水仙

兰犹带土,莲不辞泥,怎如伊清绝。

模金镌玉,貌不出、一种肌冰肤雪。

半窗寒日,尽厮守、又过残腊。

却没缘、识面东风,省惹许多蜂蝶。

满城心醉唐花,看水石盆中,曾否因热。

诗人可恼,浪举似、仙子淩波尘袜。

梅兄易谢,纵憔悴、国香休掐。

把蒜头、珍重收培,閒岁依然花叶。

形式:

淡黄柳.新柳

回黄转绿。谁透春消息。入画纤眉舒未得。

幸语行人莫折。留与千门作寒食。御河侧。

青青怎如昔。乍装点、可怜色。忆当年、重为灵和惜。

肯信东风,玉关遮断,犹有羌儿怨笛。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