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三茅山高耸入云,超越了七座山峰之巅,瞬间隔离了尘世和沙路千里之遥。
清幽的笛声在风中回荡,奇特的形状的陇牛安静地卧眠。
人间已有了嘉平皇帝,但在地下谁能与句曲天相通呢?
我有幸居住在这处庐舍,时常可以随性自在,任由心灵自由漫游。

注释

三茅:指三茅山,古代道教名山之一。
巅:山顶。
顿隔:突然隔绝。
尘沙:尘世间的纷扰。
道路:道路。
灵籁:指仙乐或自然的声音。
萧萧:形容声音悠长、凄清。
风笛:可能是风吹过竹笛发出的声音。
弄:玩弄,此处指风在吹奏笛声。
奇形:奇特的形状。
奕奕:形容姿态安详。
陇牛:指黄牛,古代常见耕牛。
嘉平帝:历史上某位皇帝的名字,这里泛指人间的帝王。
句曲天:道教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天界。
吾庐:我的居所。
寄傲:寄托傲骨,表达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悠然:悠闲自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雄伟景象和超凡氛围。首句"三茅高出七山巅"展现了茅山之高,超越了周围的七座山峰,给人以壮丽的印象。"顿隔尘沙道路千"则强调了山势之险峻,仿佛将世俗的纷扰阻隔在千里之外。

颔联"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通过自然的声音和奇特的形态,如风笛声和静卧的陇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山中世界。"灵籁"和"奇形"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借历史典故,暗示茅山可能与古代神话或仙道传说有关,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遐想空间。"嘉平帝"暗指道教中的神仙,而"句曲天"则可能指的是通往仙境的道路。

尾联"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表达了诗人对茅山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情感,流露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光和超凡意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收录诗词(4)

陈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赵宪副使惠建茶

贡馀自合到侯王,谁遣甘芳入苋肠。

野客惊看龙凤銙,家人学试蟹鱼汤。

题来谏议三封印,分到尚书八饼纲。

尽洒从前腥腐气,时时浇取简编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句(其二)

祇教人种菜,莫误客看花。

形式: 押[麻]韵

宿连云楼

自爱山楼宿,微吟此兴浓。

凭阑最深处,见月在高峰。

清唳来孤鹤,新凉生数松。

葛坛名已远,何处觅仙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雁山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