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雄伟景象和超凡氛围。首句"三茅高出七山巅"展现了茅山之高,超越了周围的七座山峰,给人以壮丽的印象。"顿隔尘沙道路千"则强调了山势之险峻,仿佛将世俗的纷扰阻隔在千里之外。
颔联"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通过自然的声音和奇特的形态,如风笛声和静卧的陇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山中世界。"灵籁"和"奇形"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借历史典故,暗示茅山可能与古代神话或仙道传说有关,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遐想空间。"嘉平帝"暗指道教中的神仙,而"句曲天"则可能指的是通往仙境的道路。
尾联"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表达了诗人对茅山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情感,流露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光和超凡意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不详
贡馀自合到侯王,谁遣甘芳入苋肠。
野客惊看龙凤銙,家人学试蟹鱼汤。
题来谏议三封印,分到尚书八饼纲。
尽洒从前腥腐气,时时浇取简编香。
祇教人种菜,莫误客看花。
自爱山楼宿,微吟此兴浓。
凭阑最深处,见月在高峰。
清唳来孤鹤,新凉生数松。
葛坛名已远,何处觅仙踪。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