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帘影

丝丝漏月。替写湘纹密。琼户斜窥疑半揭。

燕梦误寻凉隙。非烟非雾摇空。几曾隔了春风。

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帘影》由清代诗人孙汝兰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光透过帘幕,与室内景物交织的美丽画面。

“丝丝漏月”,开篇即以“漏月”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如细丝般穿过帘幕,洒落在室内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月色的柔和与细腻,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静谧。

“替写湘纹密”,这里运用了“湘纹”这一典故,湘纹通常指湘妃竹上的斑点,象征着深沉的情感或命运的不可预知。此处将月光比作湘纹,既表现了月光的斑驳与复杂,又暗含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性。

“琼户斜窥疑半揭”,“琼户”指的是精美的窗户,这里通过“斜窥”和“疑半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仿佛窗户半开,月光与室内世界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互动。

“燕梦误寻凉隙”,燕子在寻找避暑的缝隙时,误入了月光与帘幕交织的世界,这一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隐喻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偶然相遇和相互影响。

“非烟非雾摇空”,“非烟非雾”强调了月光的独特性质,它既不是实体的烟雾,也不完全透明,而是呈现出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空灵和神秘。

“几曾隔了春风”,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春风本是温暖和煦的象征,但在月光的映照下,似乎被隔绝了,暗示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香逗冷波有迹,庭花转觉玲珑”,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月光下的香气与冷波相映成趣,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诗意,也使得庭院中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充满了生机与美感。

整体而言,《清平乐·帘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月光与帘幕、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时间、空间、情感的深刻交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4)

孙汝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尺楼.采莲词,戏用独木桥体

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

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如莲子。

侬去采莲花,郎去收莲子。

莲子同房各一心,郎莫如莲子。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虞美人.春日病起

莺儿咒得花魂活。艳入东风睫。病馀情味不宜春。

怎又琼思瑶想、屡兜人。蝶儿娇索花容笑。

瞒我寻芳悄。病馀最怕管闲情。

怎又香踪猜着、一星星。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壶中天.秋柳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

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

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

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

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

鹦鹉楼头春梦换,昔日依依犹识。

褪尽腰围,抛残眉谱,怅望烟痕直。

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浪淘沙.月夜忆绮女

纤月挂檐牙。星斗横斜。疏桐排影上窗纱。

银汉迢迢心耿耿,人在天涯。旧事记还差。

别路云遮。纵然无恨也长嗟。

料得归期应又误,开到黄花。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