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江上秋风急。看几行、白萍红蓼,不胜清绝。

野岸荒凉芦荻冷,千里水天一色。

经多少、短亭长驿。

此夜知君何处泊,这相思、两地谁能识。

休为我,暗凄切。别来渐觉腰围窄。

正无聊、行思坐忆,柔肠欲折。

静掩屏山灯焰黯,常恨影双人只。

雁过也、更无消息。

听彻沉沉虬漏永,又潇潇、疏雨空阶滴。

眉尖锁,甚时撇。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清代词作《金缕曲》由左锡璇所作,描绘了秋天江上的景色和词人的离愁别绪。开篇“江上秋风急”,以秋风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紧接着“白萍红蓼”展现出水面的冷寂色彩,"不胜清绝"四字道尽了这份孤寂与清绝。

接着,词人通过“野岸荒凉芦荻冷,千里水天一色”描绘了辽阔而荒芜的江景,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短亭长驿”则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离别的频繁。词人想象着对方此刻的漂泊不定,感叹“此夜知君何处泊,这相思、两地谁能识”,表达了深深的牵挂和无法传递的相思之情。

下半部分,词人转向自我感受,“别来渐觉腰围窄”借身体的变化抒发离别后的消瘦和心情的沉重。他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夜晚独坐,灯光昏暗,更添寂寞。"雁过也、更无消息"进一步强调了音信断绝的无奈,词人听着漏壶声和疏雨滴在空阶上的声音,倍感孤独。

结尾“眉尖锁,甚时撇”以女子的愁眉紧锁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郁,何时才能摆脱这种相思之苦,成为词人心中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情景交融,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75)

左锡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宛平道光丁未进士、延建邵道、谥文节袁绩懋继室。有《碧梧红蕉馆诗》

  • 字:芙江
  • 籍贯:阳湖

相关古诗词

贺新凉.外子以词见示,作此奉答

一纸书来速。道空斋、翛然对影,不胜幽独。

欲倩主人为留意,觅取如花碧玉。

待它日、贮之金屋。

若得可人如我愿,更何妨、拼却珠千斛。

但只恐,难从欲。风流好个良司牧。

向风尘、犹耽吟咏,公然脱俗。

只有缠绵情不改,恣意寻欢取乐。

浑不解、鬓丝如擢。

寄语东君宜自遣,还须留意于官牍。

书中意,容徐覆。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眼儿媚

清浅银河澹不流。风软笛声柔。

一弯新月,半窗灯影,无限离愁。

惜分偏是多离别,此恨几时休。

恼人春色,撩人花气,荡漾帘钩。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千秋岁

碧纱窗外。绿树阴如盖。夜寂静,虫声碎。

海棠含宿露,憔悴偏多态。

频盼睐,流光易逝花难再。金尊空自醉。

对饮人何在。惟月影,常相对。

锦书和泪寄,莫把归期改。

情无赖,香罗绾尽同心带。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翠楼吟

紫陌花熏,青芜草软,转瞬好春将半。

燕歌悲远别,望京洛、离愁如茧。

关山迢递,但脉脉此情,怎生消遣。长天远。

雁沉书杳,画栏凭遍。目断。

烽火连天,认白门杨柳,乱丝空绾。

荒烟迷宿草,碧燐舞夜随风转。长江如练。

叹六代繁华,风流云散。愁难展。

那堪明月,照来孤馆。

形式: 词牌: 翠楼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