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耶溪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

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若耶溪的附近建房居住,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溪水。
没有哪一天不去钓鱼,偶尔也会去城里逛逛。
溪中的水流湍急,渡口的水面宽阔。
每当得到顺风的帮助,来来回回并不困难。
满眼的草儿常绿,四季的变化难以分辨。
简陋的布衣给妻儿穿,余下的粮食喂鸡犬。
傍晚时分鸟雀渐稀,小儿子呼唤牛儿回家。
我住的地方没有邻居,柴门常常独自关闭。

注释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
若耶里:指若耶溪附近的地方。
左右:周围,四周。
樵风:顺风,帮助行船的风。
殊不难:一点也不困难。
短褐:粗布衣,代指简朴的生活。
稚子:小孩子。
柴门:用木柴搭建的大门,象征简陋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名为“若耶溪”的地方定居的景象。开篇两句“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生动地勾勒出隐者的住所与周遭环境,是在山谷中依水而建的茅庐。诗人通过“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这两句话,表达了隐者自给自足、偶尔也会与外界交流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溪水的急缓变化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之细致。"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说明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即使是在山中,也能轻易地出入。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这两句通过对溪边草木生长变化的观察,表达了时间流逝与季节更迭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隐者对于自然界的深刻体悟和融入。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描绘出隐者的家风朴素,生活简约,但也有温馨的家庭场景。"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则是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和谐,孩子们在田野中呼唤着牛群回家的画面。

最后,“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表达了隐者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和自我封闭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隐者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意境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若耶溪边隐居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4)

丘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 籍贯:苏州嘉兴

相关古诗词

幽渚云

漠漠云在渚,无心去何从。

青连晚湖色,澹起秋烟容。

渡水上下白,归山深浅重。

来为巫峡女,去逐葛川龙。

勿为长幽滞,当飞第一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渡汉江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

临汎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隐孤城。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

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答韩丈

行人辈,莫相催,相看日暮何徘徊。

登孤舟,望远水,殷勤留语劝求仕。

畴昔主司曾见知,琳琅丛中拔一枝。

且得免轮天子课,何能屈腰乡里儿。

长安落桑酒,或可此时望携手。

官班服色不相当,拂衣还作捕鱼郎。

形式: 古风

题农父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