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书事

身世从来薄所营,晚归丘壑更忘情。

随眠烦恼何曾有,无树菩提本不生。

布袜青鞋供我老,月溪沙路恣经行。

细炊云子斋厨饭,要配香芹碧涧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身世从来薄所营”,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表明他的人生追求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或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晚归丘壑更忘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晚年选择回归自然、与山林为伴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一种彻底摆脱尘世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随眠烦恼何曾有,无树菩提本不生”两句,运用佛教中的概念,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平和。在诗人看来,真正的解脱并非依赖于外在的事物,如树木或佛果(菩提),而是在于内心的觉悟与清净。这反映出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布袜青鞋供我老,月溪沙路恣经行”则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自由自在行走的情景,穿着朴素的布袜青鞋,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随心所欲地漫步于月光下的溪流边、沙路上。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细炊云子斋厨饭,要配香芹碧涧羹”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精心准备的素食餐食,展现了他在山中生活的日常细节。这里的“云子”可能指的是某种精致的米饭,而“香芹碧涧羹”则是以山涧中的香芹为主要食材的羹汤。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也富含自然的香气,与诗人的生活环境相得益彰,进一步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孔天瑞秀才见寄

双溪秋色最关情,想见登临爽气生。

木落草枯山自瘦,潦收沙白水偏明。

眼中旧事烟云散,箧里新诗早晚成。

来岁如今好时节,看君高步蹑鹏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听天竺慧照师琴

太古淳音久已亏,多君妙指善医治。

高山流水意虽在,白雪阳春和者谁。

不放惊飙侵涧户,只容明月侍帘帷。

满堂宾客俱倾耳,共失芙蓉漏转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伯言明发

御城东畔听鸣珂,公子当年为我过。

论议凛然无两可,文章妙绝具三多。

情亲意合方倾倒,云散风流欲奈何。

傥附南鸿寄消息,吾今踪迹閟岩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过玉师室观霅川范生梅花

桃李韵粗俗,江梅清独妍。

幽姿有时睹,如揖姑射仙。

从来丹青手,默数三四贤。

徐熙擅江左,赵子名西川。

中间复谁何,绝特推老边。

风流迨兹泯,范子俄超然。

乃知苕霅胜,秀气常回旋。

斯人非画师,势利不可镌。

兴来即挥毫,游戏三昧前。

一枝岂易得,答子能拳拳。

横斜有馀态,肌粉含霏烟。

我来玩几席,叹赏徒留连。

恨无处士诗,二妙相并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