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歌

万古苍茫空盛衰,燕台贤客姓名谁。

君看碣石岩中草,宁似昭王拥彗时。

黄金散尽馀基没,易水萧条烽火飞。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古历史沧桑变换,那些燕台的贤能之士如今姓名何处寻?
你看看碣石山中的野草,怎能比得过燕昭王手持扫帚迎接贤才的辉煌时刻?
昔日的黄金财富已散尽,只留下遗迹淹没在尘土中,易水边的景象萧瑟,烽火连天的战争又起

注释

万古:悠久的历史。
苍茫:广阔而迷茫。
空:徒然。
盛衰:兴盛和衰落。
燕台:古代燕国的高台,常用来代指人才聚集的地方。
贤客:有才能的宾客。
姓名:名字。
碣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
岩中草:山岩上的野草。
昭王: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君主,以礼贤下士著名。
拥彗:手持扫帚,表示谦卑迎接贤者。
黄金:象征财富。
没:消失。
易水:古代河流,与荆轲刺秦的故事有关。
萧条:荒凉、冷清。
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烟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通过对古燕台遗址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感慨。"万古苍茫空盛衰"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燕台贤客姓名谁"则是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

"君看碣石岩中草"这句通过自然景物——岩中的草,引出了下文,"宁似昭王拥彗时"则将现在的荒凉与古代昭王的繁华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历史的无限赞叹和现实的深深感慨。

"黄金散尽馀基没"一句强调了物质财富的消逝和宫殿建筑的毁坏,"易水萧条烽火飞"则通过易水的萧瑟声响和烽火的频繁,展现了战争连绵不绝的历史场景。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又不失苍凉。诗人通过对燕台遗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深刻体会,是一首集怀旧与历史思考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瘿盆

瘿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群目。

海蛙斗怒腹干张,老鲛蟠蛰鳞鬐秃。

昔时仙客浮孤槎,波痕渍朽成凹洼。

蜀都买卜置之去,尔来流落严遵家。

谁逢好事得宝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况为饮具承欢娱,未必蟠根胜珠玉。

不若刳为太古尊,满斟明水羞百神。

块桴苇籥荐忠信,坐使风俗还深淳。

形式: 古风

赠道士陈景元酒

篱根委馀菊,阶角拥残叶。

清言久不悒,何以慰疲苶。

朋樽涵太和,高兴雅所惬。

谁云居室远,风味自可接。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园樱伤老也(其三)

悠悠汎舟,载纵载横。白日将倾,飘风载惊。

嗟我老矣,发脱齿零。胡为百忧,劳此馀生。

形式: 四言诗

园樱伤老也(其二)

园有弱柳,圃有肥韭。我酒既有,我殽既阜。

载笑载歌,以宴我友。今我不乐,年其无久。

形式: 四言诗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