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训蒙绝句》系列,名为“莫我知也夫三首(其三)”。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教育意义。
“圣心端似涉修蹊”,开篇即以“圣心”为引,将圣人的内心比作探索修行之道的旅程,暗示了追求真理与道德修养的艰辛与深邃。这里的“涉修蹊”既指圣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暗含了修行过程中的曲折与挑战。
“俛首无言但疾驰”,进一步描绘了圣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低头不语,却以迅疾的速度前行。这不仅是对圣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是在强调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沉默与专注的重要性,避免因外界的干扰而偏离正道。
“学者须常存此意,自能遏绝为人私”,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广大的学习者。诗人呼吁,每个人都应怀揣着圣人那样的决心与毅力,不断前进,同时强调了克制私欲、追求公义的重要性。这里的“为人私”不仅指个人的私欲,更包含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规范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与道德修养的道路上,保持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摒弃私欲,追求公义,体现了朱熹教育思想的核心——“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