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处久异矣,居常劳所思。
烟霄惟子未,鬓发已翁为。
世故岂须问,人生当自知。
林泉闻幸好,足可乐明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所作的《寄杨归一》,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美景的感悟。开篇“出处久异矣,居常劳所思”两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不在故乡,对日常生活中的辛勤劳作充满了思考和怀念。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上的远离,更是心灵深处的渴望。接着,“烟霄惟子未,鬓发已翁为”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皆变的感慨。诗人借“烟霄”的朦胧和“鬓发”的白发,描绘出时间带来的无情变迁,以及个人的老化过程。
中间,“世故岂须问,人生当自知”两句,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对于世事的理解和人生的认知,不需要外界的解答,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经历去认识。这是非常符合古典文学中“自识”、“自得其乐”的思想。
最后,“林泉闻幸好,足可乐明时”两句,则转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人认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尤其是在林间溪畔,可以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寄托情感的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内敛与含蓄,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美的独到感悟。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日日望车马,君当何日还。
谈谐思衮衮,篇什爱关关。
大道风埃恶,长河冰雪顽。
相招早来此,拟欲问南山。
寄语文州守,谋边想甚劳。
封疆通鸟鼠,种落杂猿猱。
甲马廉颇少,诗书郤縠高。
当须办乃事,不用耻弓刀。
翩翩贵公子,佳誉本能文。
大第辞京辇,高旌拥塞云。
劝农唐刺史,养士汉将军。
莫刻和戎誓,朝廷立功勋。
别后西城上,来须到日曛。
目迎秦塞雁,心过陇山云。
寡合无如我,高怀少似君。
相思只相望,徒尔托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