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山行

阴崖积雪涧流冰,自入哀牢感慨增。

老我只今诸事废,此山从古几时登。

武侯祠屋应难泯,樊绰志书犹足征。

纵到五天依象教,不如三泖下渔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明代程本立的《永昌山行》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永昌山间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首联“阴崖积雪涧流冰,自入哀牢感慨增”以阴冷的山崖、积雪的山涧和流动的冰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哀牢,这里借指永昌山,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空间中,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颔联“老我只今诸事废,此山从古几时登”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许多事情已经无法继续,只能将目光投向眼前的山峦。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叹,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领悟。同时,诗人也对这座山的历史进行了追溯,思考着它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岁月,是否有人曾如他一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感受着同样的风霜雨雪。

颈联“武侯祠屋应难泯,樊绰志书犹足征”提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祠堂,以及唐代官员樊绰的著作《蛮书》,以此来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诸葛亮在历史上以智慧和忠诚著称,其祠堂的存在象征着英雄事迹的不朽;而樊绰的《蛮书》则记录了古代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两者都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仰。

尾联“纵到五天依象教,不如三泖下渔罾”则是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五天,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五欲,象征着世俗的诱惑与追求;而三泖,则是江南地区的一个湖泊,此处的“渔罾”代表的是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似乎在说,即使追求高远的理想,也难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还不如选择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重新审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文化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75)

程本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头绝句(其一)

勤苦南蛮子,相迎远出山。

短衣双黑胫,大耳两金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江头绝句(其二)

骑象豪酋出,牵牛老父来。

马头风雨过,一洗瘴烟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江头绝句(其三)

山影东西合,川声日夜流。

片云还作雨,九月未成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江头绝句(其四)

蕉叶碧逾净,榴花红更明。

知秋惟蟋蟀,唧唧草间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