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关

四山环若屏,土色类坚石。

青冥积霭间,古径漏天隙。

虎牢一何险,飞鸟不可历。

狭处乃容车,天形正修白。

山行十里尽,路与洪河直。

惊波走狂沙,澒洞踏虚壁。

寒光著面目,噤蘖避剑戟。

殷然出地雷,下与千仞鬲。

壮哉造化功,置此限南北。

乃知巢居民,老死皆异域。

帝鸿始舟车,夏禹勤底绩。

轮蹄日相寻,隘路遂开坼。

因缘楚汉交,英雄因智力。

杀人何其悲,贻患实自昔。

西风卷零雨,昏雾白日匿。

泥涂未遽央,客子怨行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汜水关的险峻与壮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首先,诗人以“四山环若屏,土色类坚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汜水关周围群山环绕,山石坚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氛围。接着,“青冥积霭间,古径漏天隙”进一步渲染了关隘的幽深与古老,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虎牢一何险,飞鸟不可历”一句,直接点明了汜水关的险峻,即便是飞翔的鸟儿也无法穿越,强调了其难以逾越的险要。随后,“狭处乃容车,天形正修白”则通过对比,展示了道路在狭窄处也能通行,而天空则呈现出一片纯净的白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接下来,“山行十里尽,路与洪河直”描述了行进的艰难与最终与洪河交汇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而“惊波走狂沙,澒洞踏虚壁”则生动地描绘了河水的湍急与河岸的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寒光著面目,噤蘖避剑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寒冷的光线赋予生命,使之如同剑戟般锋利,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与挑战的严峻。最后,“殷然出地雷,下与千仞鬲”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地下的雷声轰鸣,与高耸的山峰相对应,进一步强化了汜水关的险峻与神秘。

“壮哉造化功,置此限南北”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这一险关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它作为分隔南北的重要屏障作用。接下来,“乃知巢居民,老死皆异域”则通过历史的视角,揭示了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面对和克服自然与社会的种种挑战。

“帝鸿始舟车,夏禹勤底绩”提到了古代先民发明舟车、努力治水的历史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视野。而“轮蹄日相寻,隘路遂开坼”则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探索和利用这些险峻的道路,逐渐开辟出了新的通道。

“因缘楚汉交,英雄因智力”则将历史的焦点转向了楚汉之争,暗示了英雄人物在此地施展智谋与力量的故事。然而,“杀人何其悲,贻患实自昔”提醒我们,战争带来的悲痛与破坏,实际上源自于过去的冲突与误解。

最后,“西风卷零雨,昏雾白日匿”描绘了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视线变得模糊,仿佛连太阳也被遮蔽。而“泥涂未遽央,客子怨行役”则表达了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面临着物质上的困难,还有精神上的疲惫与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汜水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人文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人类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春日凉榭寄戴大临

老去苦无悰,春还暂真赏。

念无俗虑侵,得以山林往。

寻幽喜人远,习静憎禽响。

东风日暄和,触事全胜尚。

形式: 古风

晚步寄徐从道

日夕兴颇适,逍遥步城隅。

连峰苍翠间,决沟见平湖。

鸟去一何逸,白云与之俱。

太虚自无碍,真意宁有拘。

春华白蔼蔼,欣欣动群枯。

园畦亦成趣,嫩绿荣寒蔬。

思君昨相语,水木西山居。

况此天气新,田野多欢娱。

注想已自尔,念归定何如。

形式: 古风

秋园

夕阳下西山,反照林杪赤。

初惊秋事早,远见霜叶色。

山林得吾心,消散理轻策。

翠香袭晚秀,柔紫拾新坼。

凉蝉时一声,栖鸟相敛翼。

还归卧南檐,初月照虚碧。

形式: 古风

寄王固子坚时在固陵治田

苏秦六国相,晚被谗慝名。

使有东郊田,安得留此声。

古今事可知,达人尽躬耕。

多君家事治,竭力从老农。

白水负郭田,百顷亩一钟。

耕亦勿卤莽,耘亦无灭裂。

秋成霜满畦,玉粒胜白雪。

我怀沮溺心,早晚从君游。

且当学林类,行歌复披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