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丝丝柳色清愁织。山城望断花溪碧。回首仲宣楼。
登临无计愁。雨声吹海立。流转韶光急。
九万有鹏程。沈香天上亭。
这首宋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城春色图,开篇"丝丝柳色清愁织",通过柳丝的轻柔与愁绪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接着"山城望断花溪碧",将视线投向远方,碧绿的花溪映衬着山城,景色虽美,却触发了诗人无尽的思绪。
"回首仲宣楼"引用王粲(字仲宣)的典故,表达对往昔或远方友人的怀念,同时暗示自己身处异地,无法排解心中的愁苦。"登临无计愁"进一步强调愁绪之深重,即使登楼远眺,也无法消解这满腹愁肠。
下片转而写景,"雨声吹海立"描绘出风雨中的海浪声,如同时间的流转,加剧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转韶光急"直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两句"九万有鹏程。沈香天上亭"借鹏鸟展翅高飞的壮志,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超越现实困境的渴望,但又以"沈香天上亭"的仙界意象,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使得愁绪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韩淲在山城春色中流露出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失落,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平生常为梅花醉。数枝滴滴香沾袂。雪后月华明。
胆瓶无限清。夜深灯影瘦。饮尽杯中酒。
明日景尤新。人间都是春。
今年是处梅花早。分明开到章泉好。兄弟寿杯同。
暗香明月风。风流文物旧。春意枝枝透。
儿侄定飞轩。衣冠与世传。
南枝已见春消息。今年为寿方知得。俾尔炽而昌。
流霞浮暗香。蓬壶清浅水。笑指云阶喜。
高论有规模。平戎赋两都。
小园红入春无际。新声休写花间意。一笑唤真真。
香腮酒未醒。惜芳追胜事。畅饮馀诗思。
无处说衷情。暗尘罗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