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杓江楼时的所见所感,以十四年的时空跨度为背景,展现了社会变迁与个人流离失所的境遇。首句"落落乾坤十四春",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广阔天地间历经多个春天的沧桑,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逃兵逃贼两频频"进一步揭示了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逃兵和盗贼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世道的混乱和人心惶惶。"争场麾盖还松柏"则借松柏的形象,寓意在乱世中仍有坚守节操的人,表达了对忠诚和坚韧的赞美。
"腴土官酋互主宾"一句,揭示了权贵之间的尔虞我诈,官僚与地方势力互相角逐,如同宾客间的主客关系。"衾冷可知身是客",诗人以自身孤寂的境况,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窗寒应笑月窥人"通过拟人手法,写月光如嘲笑般窥视着诗人,更添凄凉。"短篙渔父增惭影"描绘了渔父的简朴生活,诗人看到自己与之相比,更觉羞愧。最后,"恋旧经年又送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面对新旧交替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