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塔影诗

金仙设教传人间,法王阐化抽玄关。

遂看灵谷是灵鹫,还指东山为雪山。

钟声晓逐湖声起,江月芒寒天似水。

弘敷大法起秋毫,弥满三千大千里。

昆崙之水决黄河,滔滔一派东流波。

人生真源无滞碍,何用平地生遮罗。

乌飞兔走朝还昧,春去秋来递更代。

若能澄净不生尘,千古灵根镇长在。

世间何色与何空,空色由来何异同。

岸上花开水边影,分明空色有无中。

谁言金石终成毁,须信真空有真体。

东园卉木万般新,独数姚黄并魏紫。

世人实解消群惑,枥骥终然脱徽纆。

春风得意骋康衢,长日遨游趋乐国。

大漠群山葱岭西,法王曾此导沈迷。

只今谒帝到中土,法雨洒出红玻瓈。

人喜迁乔出幽谷,快披云雾曕晴煜。

天风吹送天花来,万壑千岩总芬馥。

紫霄复见发神光,祥云五色连苍茫。

金莲花开遍古柏,宝塔倒影来长廊。

回望凤城才咫尺,都人瞻仰无晨夕。

倾心愿效鹿衔花,毕竟顿忘驹过隙。

小臣幸预登香台,周瞰玉宇消轻埃。

天书煌煌丽云汉,龙鸾腾舞奎文开。

青山尽是烟霞绕,玉树珠林相皎皎。

法王长赞太平年,九重阊阖春初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奉和御制塔影诗》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中以“金仙设教传人间,法王阐化抽玄关”开篇,描绘了佛法的传播与教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遂看灵谷是灵鹫,还指东山为雪山”,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圣地相联系,寓意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钟声晓逐湖声起,江月芒寒天似水”描绘了一幅清晨湖面、月光如水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弘敷大法起秋毫,弥满三千大千里”则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广大与细致,如同秋毫之末也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昆崙之水决黄河,滔滔一派东流波”运用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象征佛法的流动与传播,如同江河之水,源源不断。接下来,“人生真源无滞碍,何用平地生遮罗”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以及去除障碍、追求自由的思想。

诗中还运用了“乌飞兔走朝还昧,春去秋来递更代”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强调了佛法对于生命意义的启示。最后,“若能澄净不生尘,千古灵根镇长在”则表达了对内心纯净的向往,认为只有心灵的纯净才能长久地保持对佛法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钟逊夫

我来故里翻成客,邂逅逢君如旧识。

栖云精舍竹林中,暂见仍分端可惜。

洞庭水落秋风惊,汀洲白芷红兰生。

江头把酒送君别,早潮催送仙舟轻。

明朝我欲辞家去,吴云近接神京树。

苍龙阙下有佳期,月转花枝同候曙。

形式: 古风

杨节妇吟

妇人托身夫与子,有子无夫犹可倚。

杨家节妇当少年,良人先亡复无嗣。

嫁时罗襦在箧中,连枝尚有双芙蓉。

妾身未亡似馀烬,欲作时妆谁为容。

空闺孤灯三十载,昔时绿鬓秋霖改。

海波可枯山可亏,妾身誓死不可移。

形式: 古风

端阳应制

九重阊阖开黄道,香雨清尘润瑶草。

銮舆游幸凤城南,锦绣江山胜蓬岛。

卿云流彩映紫清,薰风绮树娇莺鸣。

花园禁籞肃万骑,仰见金钺罗霓旌。

须臾中使传宣下,特敕群臣张大射。

酒如川涌肉如陵,陈赏奚论万金价。

雁翎矢逐神飙驰,平分杨柳璚瑛枝。

綵门嵯峨报毬度,恍睹碧落流星飞。

鹓鸿斑列欢殾沸,欣遇太平全盛世。

河清海晏天地宁,紫塞丹崖皇化被。

京华五月逢佳辰,万乘阅武行时巡。

文臣将士同愉乐,康衢传播欢声新。

微臣躬感风云会,况沐天恩降滂沛。

年年今日奉宸游,圣寿长齐天万岁。

形式: 古风

题高士谦画竹

钱塘高君爱脩竹,拄杖敲门看不足。

经营惨淡入胸中,落笔纵横万竿玉。

昔年曾向大梁游,曳裾王门经几秋。

淇园睛菉数千顷,兴来信手风萧飕。

白头老作京华客,暑往寒来岁频易。

豪家僧舍总相迎,到处画屏留墨迹。

夏官司马旧同乡,牙签玉轴图潇湘。

只今君乘黄鹤去,此卷什袭归珍藏。

公署朝回频展对,满堂冉冉生云气。

山雨飞遮鼓瑟祠,江风吹碎凌空佩。

我昔寻君白玉堂,檐花落尽青灯凉。

宛然屈指疑昨日,自叹鬓影沾吴霜。

人生聚散有如此,世间万事东流水。

古今回首在须臾,何必溟波变桑梓。

我欲招君不可追,芙蓉城里自芳菲。

倘思故国平生乐,好逐岐山綵凤归。

形式: 古风